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付怡
“在政府的扶持下,我們相信能把下半年的水稻種好。”經歷過今年6月的特大洪水之后,8月31日,清遠英德市稻香老農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林元信站在綠油油的稻田邊這樣告訴羊城晚報記者。這次洪水讓林信元230多畝水稻幾乎顆粒無收。復耕后,有了政府購買的糧食保險賠付,晚稻種植成本可實現基本覆蓋。不僅如此,他還將下半年的種植面積擴大到1000畝。
今年6月至7月,清遠先后遭遇歷史記錄最強龍舟水疊加特大洪水和臺風“暹芭”帶來的超強降雨,清遠全市8個縣(市、區)85個鎮街出現災情,受災人口達106萬。面對雨情、水情和災情,清遠市全力組織動員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力量參與防汛抗洪,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軍民攜手筑牢防汛抗洪的“銅墻鐵壁”,全面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資料圖片)
如今,戰勝了洪水的清遠,又恢復了往日的活力。
洪峰來臨前提前備汛
6月的龍舟水及北江特大洪水,給清遠帶來了多個歷史極值。省防總于6月21日將防汛應急響應提升至Ⅰ級。6月19日,英德市望埠鎮望河社區黨委書記黃朝飛及時來到七十多歲的譚宜偉大爺家中,勸說他們一家人趕緊撤離。幸好撤離及時,22日洪水最高時超過了望埠鎮高粱防洪堤堤頂3米多,將堤壩旁的譚大爺家一樓全部淹沒。譚大爺感慨:“如果我再遲一點走,命都沒了。還好村干部及時來轉移,感謝他們!”
提前轉移的譚大爺并不是個例。實際上,在洪峰到來之前,清遠市就未雨綢繆、提前備汛。對于在冊的地質災害點、山塘水庫等,相關部門提前按照要求嚴格落實“人防+技防”舉措,利用好分布在全市176處隱患點的1117套專業監測設備,形成在冊地質災害隱患點“一張網”監測預警體系;對于不在冊的地質災害點和山塘等,則充分發揮“村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基層網格員”動態巡查作用,扎實排查風險隱患。
“我們堅決落實臨災轉移‘寧可聽罵聲,不愿聽哭聲’的要求,把危險區域群眾全部轉移到位,應轉盡轉、應轉早轉。”清遠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建平介紹,“龍舟水”期間,清遠市共轉移群眾152466人,臺風“暹芭”過境期間全市共轉移群眾27866人,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于2020年開工建設的潖江蓄滯洪區連同水庫、河道堤防等水工程一起,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清遠市水利局總工程師林曉生介紹,其與飛來峽水利樞紐聯合調度,可將北江大堤現有防洪標準100年一遇提高到300年一遇,將北江中下游堤圍現有50年一遇標準提高到100年一遇。
經過提前謀劃、提前組織,21日23時45分,潖江蓄滯洪區涉及的清城區、佛岡縣區域內的近4萬人全部撤離至安全區域;6月22日10時,潖江蓄滯洪區啟用5個堤圍蓄滯洪。清遠市水利局副局長陳東眉介紹:“啟用后,一是蓄滯洪3.08億立方米,蓄滯洪區范圍平均水位降低了0.6米;二是削減了北江石角站洪峰流量880立方米每秒,為減輕北江大堤和珠三角防洪壓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黨員群眾團結如一人
6月20日,清遠連南大麥山鎮新寨村網格員盤來云在巡查中發現,一廢棄礦口正往外涌水,將危及周邊村道和村民房屋安全。她立即將情況上報,當天,涉及的59戶村民全部完成轉移。第二天,這口廢棄礦口發生重大險情。得益于盤來云及時上報,未發生任何人員傷亡。
在這場防汛戰役中,像盤來云一樣的1.44萬名網格員成為遍布全市的“吹哨人”。據悉,清遠全市共劃分網格6913個,全部實現網格化管理,將路面塌方、山體滑坡等事項納入網格員排查事項清單,建立地質災害隱患群測群防網絡體系。由此,全市多處不在冊的地質災害點周邊群眾實現成功避險。
廣大黨員干部用實際行動彰顯了使命擔當。龍山鎮下岳村地處潖江蓄滯洪區范圍內,強降雨來襲,全村8個自然村不同程度受浸。下岳村總支書朱炳南帶領村干部、村小組長和青年黨員,“敲鑼”“敲門”分批轉移群眾,終于在分洪前10小時將3433名村民轉移完畢。朱炳南說:“好幾個村干部都感冒生病了,但一切都值得。”
如朱炳南一樣,成千上萬基層黨員干部奮戰在防汛一線。更讓人感動的是,大批群眾共同加入到守護家園的行動中來。6月22日下午,在源潭鎮閘口村與黃茅埗村入口交界處,各支援力量及部隊官兵全力對此處堤面進行加高加固。當地700多名熱心村民群眾自帶工具,自發趕來參加抗洪搶險。村民蔡煥英說:“我的叔伯、嬸母和侄兒全都來了,大家一起保護自己的家園。”
據統計,防御“歷史最強龍舟水”和臺風“暹芭”期間,清遠市共派出黨員突擊隊員7.5萬多人次,持續奮戰在重點部位防御、臨災應急處置等各項工作中。
救災復產加速進行中
洪水消退,曾被浸泡的家園如何恢復原樣?清遠市委迅速成立防汛救災復產工作總指揮部,清遠市財政局統籌下達資金2.32億元,覆蓋全市8個縣(市、區),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
水稻是清遠的主要農作物,晚稻種植關系著下半年的糧食生產。佛岡縣龍山鎮關前村黨總支書記莫智恒介紹,村里聯系了鎮政府和保險公司,全力協助村民做好保險補貼申請,7月份村里陸續復耕,目前已基本完成:“復耕種子是由政府免費提供的,政府還幫我們對堤圍、道路等進行修復,防止農田受到再次污染。”
在飛來峽鎮,副鎮長吳燦開也告訴記者:“幾波洪水把我們鎮之前種下的13000多畝水稻都淹沒了。我們把省調配的救災水稻種子分發給農戶,晚造水稻種植比去年還多了4200多畝。”
為幫助農民降低損失、盡快復耕,清遠市組建救災復產工作指導小組,分赴8個縣(市、區)開展技術指導等工作。同時,及時調撥種子、化肥、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組織農機農具投入到改種補種和晚造農業生產。目前,清遠已落實農業救災資金3000萬元,調撥水稻種子13萬公斤。
曾被洪水沖毀決口的高粱防洪堤上,修復堤壩的機器還在轟隆隆地運轉,譚大爺一家恢復了往日平靜的生活。街道干凈整潔,農田綠意盎然,回憶起那場大水,大家的故事各不相同。但最終,清遠黨員和群眾用擔當和拼搏譜寫了一部防災抗洪的史詩。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今日要聞!清遠戰勝特大洪水的背后:超7.5萬人次黨員在一線 社會力量參與防汛抗洪
清遠5名民警、輔警洪水中勇救群眾,記一等功、授一級嘉獎(視頻截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付怡“在政府的扶持下,我們相信能把下半年的水...
【環球速看料】深圳香港聯合發布 支持前海深港風投創投聯動發展“十八條”
羊城晚報訊記者李藝戈報道:9月2日,《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關于支持前海深港風投...
今日要聞!深圳低空經濟換擋提速 “3公里15分鐘”無人機豐富城市零售配送業態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沈婷婷近日,在2022中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發展國際論壇上,中國民用航空局為深圳等第二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正式授牌
當前時訊:大學精神熏染始于“初見” 廣東高校花式“寵”新生
港科大(廣州)“開學第一課”沉浸式互動演講中,校長倪明選教授和師生一同參與快閃舞蹈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梁喻攝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陳...
今亮點!特寫丨離開軍營前的最后一天
文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侯夢菲圖 通訊員李梓橋9月1日,武警廣東省總隊執勤第一支隊的退伍老兵們佩戴紅花,揮手淚別戰友和軍營,踏上了返鄉的列
環球觀熱點:深井燒鵝源自古井燒鵝?跟隨“大富貴”唐文龍來江門尋味︱UP在灣區·...
文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王漫琪由羊城晚報獨家策劃、拍攝出品的“UP在灣區港見粵聞”系列嶺南文化短視頻,以灣區明星和KOL(關鍵意見領...
全球熱點評!東莞一女司機在高架橋上突然停車,交警:不罰!
文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郭思琦王楠通訊員粵交警近日,東莞塘廈高架橋上一輛車突然停下擋住了后方的車流司機,這一舉動不僅沒有受到處罰...
世界快報:第十一屆“贏在廣州”大學生創業大賽港澳賽區5強誕生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羅仕近日,2022年第十一屆“贏在廣州”暨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創業大賽港澳賽區晉級賽分別在廣州、澳門兩地同...
焦點簡訊:運行滿月,清遠首個“春風”工作站成效如何?
觀護室明亮簡潔,談話小屋布置溫馨,墻上“春風化雨滋潤人心”幾個字格外醒目……近日,記者走進清城區鳳城街道辦事處預防未成年人違法...
速讀:海珠區完善三大機制建設 做好復議改革“后半篇文章”
近年來,海珠區持續深入做好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后半篇文章”,深化建設行政復議案件審理機制、持續完善行政復議監督機制、打造多元行政...
天天最新:中國企業全球化論壇:數字經濟為國家間合作提供更多機遇
今天(2日)上午,以數字科技助力...
消息!多項“黑科技”產品在服貿會亮相 服務貿易轉型升級發展如何?
這兩天,“智能黑科技”產品在服貿...
每日速訊:服貿會上感受科技亮點
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于8...
天天觀焦點:全球連線|槍患陰云籠罩美國新學年
三個多月前,一名18歲槍手闖入美國...
全球新動態:外交部:美國作為烏克蘭危機的始作俑者卻成了坐收漁利的“最大贏家”
9月2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
每日資訊:新華全媒+丨一場說走就走的未來科技之旅——服貿會科技觀察
走進2022年服貿會首鋼園的幾個場館...
焦點熱門:【2022打卡中國】外國視頻博主走進淄博 感受傳統與現代之融合
9月1日,2022“打卡中國·最美地標...
觀焦點:2022服貿會刮來“雙碳”風
以“服務合作促發展綠色創新迎未來...
當前速看:中國人再次漫步太空有何不同?
央視網消息:9月2日0時46分,航天...
【天天時快訊】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中秋消費警示:月餅包裝 簡約適度正好
今天(9月2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
全球報道: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發布9月份全國自然災害風險形勢
近日,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應急...
世界時訊: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首次設立環境服務專題展
為了能更加充分發揮“服貿會”作為...
【世界熱聞】服貿會上的“綠色” 綠色低碳理念貫穿服貿會展覽內外
央視網消息:在今年服貿會上,除了...
每日動態!中國空間站有望實現空間水稻“從種子到種子”全生命周期培養實驗
央視網消息:在過去六十多年中,科...
熱門:美民調:67%美國人認為美國民主面臨崩潰
美國國會大廈(資料圖)海外網9月2...
世界快報:第十一屆“贏在廣州”大學生創業大賽港澳賽區5強誕生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羅仕近...
焦點簡訊:運行滿月,清遠首個“春風”工作站成效如何?
觀護室明亮簡潔,談話小屋布置溫馨...
速讀:海珠區完善三大機制建設 做好復議改革“后半篇文章”
近年來,海珠區持續深入做好行政復...
熱推薦:騰訊獲批創新醫療器械 AI輔助有望解決青光眼診斷難題
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2年9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