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每日快訊!點贊!這位廣東醫生上榜“中國好醫生”月度人物

            近日,由中央文明辦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共同組織的“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網上推薦評議活動,經過群眾推薦、集中展示、點贊評議等環節,共有10位優秀醫務人員入選8月月度人物。


            (資料圖)

            2022年8月月度人物入選名單

            (以姓氏筆畫為序)

            馬莉

            河北省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 、主任醫師

            尹東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副院長、北院院區院長,主任醫師

            王宣科

            江西省德興市李宅鄉李宅村衛生所所長

            許學猛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主任中醫師

            許曉光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主任醫師,西藏自治區那曲市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李金明

            北京醫院研究員、國家衛生健康委臨床檢驗中心副主任

            陳直平

            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任醫師

            梁群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重癥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

            脫淼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護理部副主任兼神經內科護士長、副主任護師

            彭心宇

            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外科主任醫師

            其中,來自廣東的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主任中醫師許學猛入選8月月度人物。

            一起深入了解這位優秀的廣東醫生

            ▼▼▼

            創健身操、寫歌、畫漫畫、編話劇……這些旁人眼中的“不務正業”,卻讓許學猛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好大夫。

            行醫三十五載,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副院長許學猛說,自己最大的滿足不是治好了多少疑難雜癥,而是讓病人不再害怕看病。

            作為一名骨科醫生,許學猛師承嶺南大醫鄧晉豐,提出了“肌骨同治”的理論,跨界寫了《肌骨歌》《肌骨親兄弟》,創造了“肌骨功”“肌骨拉伸功”,成為了大家眼中的科普達人。

            8月19日,第六屆“廣東好醫生、廣東好護士”獲獎者名單正式發布,許學猛獲“廣東好醫生”稱號。

            許學猛在為患者進行治療(資料圖片)

            骨科大咖:倡導肌骨同治

            每位踏進許學猛診室的患者或多或少帶著愁容,但當他們踏出診室時,不少人已經帶著笑容。

            2014年初秋的一天,因得了頸椎病和肩周病輾轉廣州多家大醫院治療的詹博士,通過朋友介紹找到許學猛。

            難道真的要動手術?詹博士此前曾找到多位專家教授治療,病情不但沒有緩解,而且不斷加重,已經到了不能工作的地步。詹博士正為此犯愁。

            “不到萬不得已不建議做頸椎手術。”許學猛建議詹博士試一下保守治療。許學猛先是讓詹博士坐上他研發的專利椅——“整脊椅”,通過推拿手法,讓詹博士僵硬酸痛的身體放松開來。接著,許學猛熟練地找到幾個引發酸痛的病位點,用小針刀“游走”在穴位、筋膜病位處,最后在穴位上注射專藥。

            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治療,詹博士驚訝道:“脖子、肩胛、手臂酸痛大大緩解,療效簡直立竿見影!”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奇效?背后是許學猛對“肌骨同治”的深厚心得。

            1987年,許學猛進入廣東省中醫院工作,開啟骨科醫生職業生涯。初入行的他遵循“就骨醫骨”的職業傳統,希望直接通過影像檢查發現病灶,然后對癥下藥。

            不久之后,許學猛發現簡單地醫“骨”難以解決問題,要更多關注骨頭外面的肌肉和筋。“很多慢性骨病的發病跟骨骼周邊筋肉組織功能異常有關,因此需要肌骨同治。”許學猛說。

            傳承又創新。許學猛在總結繼承嶺南骨傷科大家何竹林、鄧晉豐的學術成果及醫療技法基礎上,創立了“肌骨并重”學術流派,形成了一套被患者稱為專治疑難雜癥的“肌骨同治療法”。

            2019年11月,廣州市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肌骨同治療法”位列其中。

            這些年來,許學猛進一步提出了“肌骨心同治”的理論。他說,很多病人表面上是頸椎痛、腰腿痛,但實質上心理問題更嚴重,包括焦慮、抑郁等。許學猛說,現在他看病很多時候是“身心兼顧”,“心理問題一解決,很多疼痛問題也就解決了。”

            科普達人:創新形式傳播中醫藥文化

            走進許學猛的辦公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直播架和補光燈,再往里走就可以看到對面的背景簾,上面寫著“談骨論筋”。這些都是他的“老朋友”了,每隔一段時間,許學猛都會化身為“主播”,上線講授筋骨同治療法的秘訣。

            單位里,同事們都戲稱許學猛為“科普王”,只因他癡迷于中醫科普。為了傳播好骨傷科疾病相關知識,許學猛經常思考如何才能實現更高效的傳播。

            “為啥鳳凰傳奇的歌能成為‘神曲’,聽一遍就自動在腦子里回放?因為通俗易懂、有節奏、有感染力。”有一次,許學猛從廣場舞的歌曲中得到啟發,決定要寫歌,將科普知識唱出來。

            《肌骨歌》《肌骨親兄弟》《舒服無恙》就這樣應運而生。此外,他還在綜合中醫肌骨療法與瑜伽的優點上,創作了一套“骨筋肉康復操”。隨后,“肌骨同治系列功法”被制作成視頻發布在網絡傳播,視頻短時間內流量飆升至幾十萬,并受到越來越多人的熱捧。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副院長許學猛

            每逢星期四、星期天,廣東省第二中醫院的專家門診區都會出現一幅奇特的景象——有患者在走廊上兩手叉腰,或仰望觀天,或頭頸左右旋轉;有的抬頭挺胸,大踏步地走動;有的則用單腳抵住墻壁做下蹲,并有身穿白大褂的醫生在旁邊輔導。

            這些都是來找許學猛求醫的患者,他們所做的動作是許學猛發明的健康操,有利于病情康復。

            “骨科疾病是慢性病,給病人做好培訓,更為重要。”許學猛說,這些歌曲和功法不僅舒緩病人的病痛,還幫助病人擺脫心中的陰霾,“功法不僅能醫病,還能醫心”。

            許學猛認為,中醫養生要講究術,不只是醫療層面的技術、醫體結合的“武術”,更是一種藝術,把中醫學知識通過藝術從容展示出來,可以讓更多百姓喜歡上中醫。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主任醫師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 心理問題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