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亮
【資料圖】
通訊員 粵環宣
圖/受訪者提供
“鈴鈴鈴……”2022年11月15日清晨,還在睡夢中的高級工程師柯釗躍被電話鈴聲吵醒,原來是接到去隔離酒店和附近飲用水源地開展疫情應急監測的任務,要求他迅速整理好個人裝備,即刻出發。
這種任務對于長期從事生態環境應急監測的他來說已是習以為常。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與家人簡單交代幾句后,他便著手準備所需物資,在做好防護后進入了待命狀態,離開家門那一刻,剛好6點整。
柯釗躍(右一)開展廢水監測
當下,廣州新一輪疫情防控形勢處于攻堅階段。抗疫工作隊伍中,有一支來自廣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的特別行動隊——疫情廢水監測先鋒隊,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對疫情防控隔離點污水和飲用水水源進行監測,最大限度降低涉疫場所醫療廢水帶來的污染風險和環境次生災害,保障居民的飲用水安全,高級工程師柯釗躍正是這支隊伍的一員。
“快點、再快點”,為了降低應急監測對隔離酒店抗疫工作的影響,他和隊員們扛著各式各樣的采樣設備一再加快了前進的腳步,以最快速度趕到了涉疫隔離酒店現場。
抵達現場后,隊員們進行了默契分工,柯釗躍負責的是對隔離酒店排污管網的污水池進行采樣監測,他小心打開裝備包,拿出采樣器、儲水瓶、固定劑等工具,在找到排污管后,把采樣器慢慢放進污水池采集污水水樣,把污水倒進水樣瓶后加固定劑進行封裝,這些動作他已經做了上千遍。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專門印發了《廣東省應對新型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生態環境應急監測方案》 ,要求對污水處理設施排出口和單位污水外排口的總余氯等特征指標開展檢測,避免因大量使用消毒劑造成環境次生災害。
完成涉疫隔離酒店污水采樣工作后,柯釗躍和隊友們稍作休息便前往下一個現場——東江北干流飲用水源地,這里是廣州市部分城區的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由于地表飲用水水源水質的指標要求十分嚴格,需要監測61項指標。柯釗躍打開裝備包后,又開始了緊張有序的忙碌工作。在水源地采完樣已是傍晚時分,此時,他已經汗流浹背。
柯釗躍對飲用水源開展監測
結束一天高強度的現場采樣工作后,柯釗躍回到駐地又馬不停地開始整理數據資料,“當天采樣過程必須及時錄入系統,樣品需要盡快送到實驗室進行分析,才能確保數據真、準、全”,柯釗躍說。
這時,柯釗躍的電話再次響起,是女兒來電詢問他什么時候能回家吃晚飯。得知他還要繼續加班等樣品分析結果時,女兒略顯失望。
“沒辦法,作為一名環保監測人,風餐露宿已經習慣了,早一頓晚一頓都是家常便飯了,只為了讓大家喝上放心水”,柯釗躍說。
據介紹,為了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助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廣東的環保監測人踏星辰出發、攬日月而歸已成生活常態,許多人因監測工作錯過了許多原本可以陪伴父母和孩子的美好時光,可正是千千萬萬個舍小家為大家的環保監測人的情懷和擔當,鑄就了這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生態環保監測鐵軍。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