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廣東好人”蔡樂筠:年近八旬老人十七年如一日 把百歲鄰居當母親一樣照顧-焦點資訊

            蔡樂筠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鍇躍 趙映光 通訊員 汕宣

            “不是母女,勝似母女”。這是大多數人初次見到蔡樂筠與王琴這對老人時,對她倆的評價。

            在汕頭市金平區大華街道竟長社區,79歲的蔡樂筠十七年如一日,悉心照顧著如今已是101歲高齡的鄰居王琴。蔡樂筠孝老愛親,以“老幫老”譜寫最美夕陽紅的故事,在當地傳為佳話,激勵著更多人向上向善,尊老敬老。由此,蔡樂筠榮獲了2022年第二季度“廣東好人”稱號。


            (資料圖)

            暖心陪伴

            在汕頭中山公園,人們經常看到兩位老人有說有笑地散步,她倆就是蔡樂筠與王琴。

            上世紀80年代,蔡樂筠一家搬進竟長社區,與王琴一家成了鄰居。在往后的時光里,兩家人和睦相處,互相幫助,蔡樂筠與王琴結下不解之緣。

            王琴與丈夫膝下無子,靠著丈夫微薄的退休金度日。1998年,王琴的丈夫離世。這場突然的變故讓王琴的生活變得很被動:年事已高的她,不僅身體每況愈下,生活上和精神上也失去了依托。社區居委會及時了解到她的困難,為她申請了補貼,得以保障她的基本生活。但王琴依然常常閉門不出,獨坐家中黯然垂淚。

            看到鄰居整天悶悶不樂,蔡樂筠心里很不是滋味,便想辦法幫助王琴走出低谷。閑暇時,蔡樂筠主動到王琴家中,聊聊家長里短,共同回憶快樂的時光,讓王琴擺脫低落的情緒。

            2005年,蔡樂筠的丈夫離世后,蔡樂筠與王琴相依為命。蔡樂筠主動承擔起王琴的日常生活雜務,照顧她的生活起居。天氣好的時候,蔡樂筠還經常約上王琴,一同到公園散步。外出散心時,蔡樂筠總是小心翼翼地攙扶著王琴,生怕她摔倒。

            春去秋來,蔡樂筠就像照看自己母親般,日復一日地照顧著王琴。在蔡樂筠的心里,她早已把王琴當成親人,把照看王琴當作自己的一份責任,沒有怨言,不求回報。

            激勵他人

            “你們倆是母女吧?”

            “不是不是,她是我的老鄰居……”

            新搬來的鄰居一開始都會誤以為蔡樂筠與王琴是母女。得知她倆只是鄰居時,大家無不為蔡樂筠孝老愛親的精神所感動。

            2020年9月的一天,王琴老人不慎摔倒,幸虧蔡樂筠及時發現,與周圍鄰居一起把她送到醫院接受治療。經此波折,王琴的腿腳更加不利索,行動更加不便,甚至連上廁所都要人攙扶。再后來,王琴由于坐骨神經痛,大部分時間只能臥床。

            這樣一來,蔡樂筠照看王琴的任務更加繁重。考慮到自己也已年近八十,為了讓王琴能夠得到更好的照顧,蔡樂筠聯系到王琴的遠房親戚,請她過來一同幫忙照看老人。此后,蔡樂筠與王琴的遠房親戚一起買菜、做飯、掃地……盡自己所能持續悉心照看王琴。

            當別人稱贊蔡樂筠孝順老人、精神可嘉時,她總是笑著說:“我們是多年的鄰居,感情比親人還親,這些不過是舉手之勞。”

            由于從小耳濡目染,蔡樂筠的女兒及外孫也一直關心幫助著王琴,將她當作親人。“我將王琴老姆當成我的奶奶,就像一家人一樣。我非常支持我媽媽,我媽媽這種精神和行為,值得我們學習。對孩子來說,這也是很好的教育。”蔡樂筠的女兒洪潔珊說。

            平凡之中見真情,蔡樂筠用簡單質樸的行動播撒著愛,詮釋著孝,傳遞著“善良、孝順、友愛”的精神。如今,蔡樂筠的事跡在當地社區廣為傳頌。周邊群眾、社區工作人員和黨員志愿者為蔡樂筠的精神深深感動,也經常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好別人,才能好自己。不是母女,勝似母女。我會盡我所能照顧好老人(王琴)。”蔡樂筠說。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閉門不出 舉手之勞 我的奶奶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