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余燕紅
神經母細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嬰幼兒最常見的顱外實體腫瘤,占兒童惡性腫瘤的8%~10%,是目前威脅兒童生命的主要腫瘤之一,因其惡性度高、進展快,被稱為“兒童癌王”。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王煥民教授介紹,神經母細胞瘤早期難以發現,家長可能僅發現孩子的肚子鼓了一點,或是眼眶周圍出現一些淤青,使得大多數家長并未在意,直到癥狀非常明顯才就醫檢查,往往會錯過最佳的診療時機。
通常來說,如果孩子能夠盡早就診,及時治療,仍有希望實現更好的預后。然而在我國,多數患兒在確診時已進展到中晚期,可選擇的治療方案較少,即使經過化療、手術、放療、移植等綜合治療,高危神經母細胞瘤患兒的預后仍較差,長期生存率不足50%,遠期的治療效果和生存不盡如人意。對于這些神經母細胞瘤中、高危患兒而言,仿佛在體內植入了一個“不定時炸彈”,隨時都有復發的風險。這些晚期患者存在巨大的未能滿足的治療需求,亟待更有效、安全的創新治療手段,提高長期生存率。
12月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品評審中心 (CDE) 的官網顯示,那西妥單抗注射液批準與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聯合給藥,用于治療伴有骨或骨髓病變,對既往治療表現為部分緩解、輕微緩解或疾病穩定的復發性或難治性高危神經母細胞瘤的兒童(1歲及以上)或成人患者。
在此次正式在華獲批之前,得益于“先行先試”有關政策與規定并經由國家批準,那西妥單抗于2021年6月落地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于2021年12月落地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國內急需用藥的高危神經母細胞瘤患者提供便捷的治療途徑。
據悉,那西妥單抗于2021年8月7日完成首例患者的成功用藥,截至國內正式獲批時,其通過綠色通道政策,已經惠及多位神經母細胞瘤患兒。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神經母細胞瘤 治療手段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