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廣東中醫臨床專家詳解:輕癥患者居家治療如何備藥用藥?-天天信息

            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措施的“新十條”明確,新冠病毒的無癥狀感染者及輕癥患者可以居家隔離。針對市民關心居家隔離治療如何使用中藥或中成藥、如何識別需就醫的癥狀、如何提高免疫力等問題,12月8日,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記者采訪了廣東多位中醫臨床專家。

            中醫專家表示,中醫的辨證論治貫穿防治的全過程,感染的不同階段可使用不同中藥減輕癥狀,但不建議健康人群通過服用中成藥或中藥來預防感染,更不要偏信網絡流傳的抗疫中藥方,需在專家醫生的指導下辨證使用中藥,才能發揮最大藥效。


            (資料圖片)

            林琳:廣東省中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大科主任、廣東省新冠肺炎中醫藥防治專家組副組長

            祝維峰:廣東省名中醫、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院長

            王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主任醫師、第五批國家名老中醫學術繼承人

            許華: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兒科教研室主任、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新生兒科主任

            關于癥狀及治療:

            新冠疲乏及發燒等癥狀往往比流感嚴重一些

            問:新冠肺炎的癥狀,與普通感冒、流感,有哪些不同?

            林琳:普通感冒癥狀比較輕,兩三天就能過去,如打噴嚏、流鼻水等,往往睡一覺次日就好。流感癥狀比普通感冒嚴重,病程一般是五六天,會出現怕寒、全身疲乏、不舒服、喉嚨痛、打噴嚏、流鼻水、咳嗽等癥狀。

            新冠病毒感染的輕型患者也表現為發燒、喉嚨疼、咳嗽、鼻塞、流鼻水、胃口不好、全身疲乏、肌肉酸痛等流感樣癥狀。但新冠的疲乏和發燒等癥狀往往比流感嚴重一些。但總的來說,普通感冒、流感、新冠早期癥狀都差別不大,主要靠核酸或者抗原檢測來區別。

            問:改善感染新冠病毒后的臨床癥狀,中醫藥有什么方法?

            林琳:中醫的辨證論治貫穿在防治全過程。感染的不同階段可使用不同中藥減輕癥狀,阻斷病情加重。

            在感染早期,使用透解祛瘟顆粒,可以益氣養陰疏風清熱解毒,具有抗病毒、抗炎、免疫調節的功能。

            剛感染時,偏熱者用清熱解毒的銀翹散、復方感冒顆粒,咽喉痛用克感利咽口服液、清開靈、抗病毒口服液等,都是很好的早期治療藥物。

            出現發燒后,低燒用小柴胡顆粒、柴石顆粒、藍芩口服液。透解祛瘟顆粒也有助于退燒。高燒可用柴石顆粒以及西藥美林(布洛芬)等退燒藥。

            病情加重、出現上呼吸道癥狀后,咽喉痛可用克感利咽口服液、復方板藍根顆粒、清開靈等,咳嗽可用急支糖漿、川貝枇杷露、川貝枇杷膏、橘紅止咳糖漿等藥物止咳化痰。

            疲乏、胃口不好、易惡心可以用小柴胡顆粒調和腸胃,如果腹瀉、大便溏爛,濕氣很重,則可用藿香正氣丸或藿香正氣液。

            問:網絡上流傳許多不同版本的抗疫中藥方,市民是否能自行抓藥治療?

            王峰:這個我是不太認同的。首先,在新冠疫情期間,確實有權威部門發布過一些抗疫的中藥方,但是這些中藥方需要有限制地使用,且需要專業中醫師的精準判斷。

            另外,還有一些來源不清的抗疫中藥方。它和藥食同源的調理方不太一樣,是有藥性的,如果在配藥應用時成分用量不準確,可能會有很大的安全隱患,輕則不對癥、沒有效果,嚴重的話還可能引起一些其他問題。建議出現臨床癥狀、確實需要用中藥處方來干預時,要到正規的醫療機構,由醫生來判斷開藥,不要自己抓藥。

            問:輕型患者通常幾天可康復?什么情況需去醫院就診?

            林琳:無癥狀一般5天左右能轉陰,有癥狀一般7天能轉陰。如果癥狀繼續加重,比如反復高熱3—5天,身體嚴重疲勞,2天以上胃口不好、吃不下、嚴重腹瀉等,就要盡早就醫。若第5天之后依舊高燒不退,以及出現了咳嗽、黃痰、胸悶、呼吸困難等下呼吸道癥狀,就提示有肺部感染的可能,更應該去醫院。

            關于家庭備藥:

            退燒后可停止服藥,家庭制氧機謹慎使用

            問:家庭藥箱應該儲備哪些藥物?中藥和西藥能聯用嗎?

            林琳:我推薦家庭“小藥箱”的必備藥有以下幾種:小柴胡顆粒適合各個年齡段的人群,用于發燒疲乏、食欲差,可以調腸胃、退燒,有扶正解毒之效;藿香正氣丸祛暑化濕,適合腹瀉和胃腸型感冒;維C銀翹片對祛除熱毒有好處;透解祛瘟顆粒在病程早期使用可以益氣養陰疏風清熱解毒。中藥和西藥最好相隔一個小時以上服用。家庭用藥適當備一兩盒即可。

            問:家庭備藥用藥需注意哪些方面?

            祝維峰:中醫看病講究的是辨證論治,寒癥就吃溫補的藥,熱癥則吃清解的藥。家里備的中成藥要在醫生指導下應用,屬于清涼還是溫補的,也要搞清楚。一般來說,發燒多屬于熱癥,這時就要用一些清熱解毒的藥物,不能再吃溫補、益氣、溫陽的藥了。

            還要注意的是,有些中成藥本來也有退熱的作用,如果是覺得力度不夠,再吃一些西藥類的退燒藥也是可以的。但是退燒藥的使用,要“中病即止”,燒退下來了就不要吃太多,否則人是會容易發虛的。

            問:一些家庭準備了家用制氧機,有需要嗎?

            祝維峰:從醫學角度來說,肺心病、哮喘、冠心病、腦血管病等容易導致重要器官缺氧,這些患者需要家用制氧機。另外,像孕婦、高強度的腦力工作者,有時也會需要偶爾吸一下氧氣。

            但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來看,一是應當在醫生指導下合理選擇不同的機型;二是也要注意,過度吸氧對身體也是一種傷害,應該避免。

            在感染了新冠的情況下,如果原來沒有什么基礎性疾病,但感覺有點呼吸困難、缺氧,不要自行用制氧機在家吸氧,一定要馬上和社區醫療機構聯系,然后由醫生來正確判斷,呼吸困難是不是和新冠有關。

            如果原本有肺心病、冠心病等容易出現缺氧的基礎性疾病,最近感覺自己的基礎病癥狀明顯加重了,那么可以在吸氧的情況下,盡快聯系醫療機構,嚴重的話要打120,請讓醫生判斷自己的基礎性疾病發展到什么程度、是否感染上新冠。

            總之,家用制氧機有一定作用,但不能隨便用。老年朋友一定要根據病情、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

            關于預防用藥:

            健康人群預防用藥反而可能降低免疫水平

            問:連花清瘟、蒲地藍等中成藥能否用于預防出現癥狀?

            王峰:連花清瘟主要是針對熱毒引發的發熱、惡寒、肌肉酸痛、咳嗽、頭痛、咽喉疼痛等癥狀。蒲地藍口服液也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的功效。這兩個藥物均是臨床用藥,不適合用于所有人,尤其是不適合預防使用。

            問:健康人群使用預防藥物,是否有必要?該怎么預防?

            王峰:不建議健康人群用藥物來進行預防。“是藥三分毒”,沒有疾病的情況下吃藥,既缺乏對新冠預防的依據,而且可能會增加肝臟、消化系統等器官的負擔,反而有可能會降低我們的免疫水平。

            預防方面,除了做好戴口罩、少去人群聚集地方、注意手衛生,作息規律、營養合理等常規個人調理外,中醫其實還有獨特干預方法,比如藥食同源配方的廣東涼茶。

            中醫倡導“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如果人體內環境平穩,疾病就不太容易發生。尤其是對于無癥狀感染者、密切接觸者、高暴露風險人群,可以通過適當的藥食同源配方調理干預,讓人體內環境更加趨于穩定,減少感染或者減輕癥狀。

            問:從中醫角度有什么方法可以提升免疫力?

            林琳:中醫講究從“衣食住行”方面提升免疫力。衣即注意保暖,戴好圍巾、口罩,老年人要戴帽子。

            食即食療。俗話說“冬日進補,來年打虎”,進補推薦五指毛桃煲雞湯或燉瘦肉,人群普遍合適。體質虛寒的人,可以用北芪煮水或泡水喝,虛熱體質可以用北芪加麥冬或沙參煲湯,益氣養陰不上火。血虛者或女性則可進補鹿茸、紅棗。提高免疫力可以用人參煲雞湯。兒童可以用太子參10克煲瘦肉加兩片淮山,可以提升抵抗力。兒童濕熱重者則用太子參、山楂加一點陳皮來燉湯。

            對于熱性體質者,清熱可用桑葉、菊花加上桔梗,加上甘草煮水,還可以放點五味子,收斂身體正氣來調理身體,提高免疫力。濕熱重者可喝綠豆水、薏苡仁煮水、赤小豆煮水等。

            住則要講究多通風和環境衛生。保持充足良好睡眠,不要疲勞。不要入睡前刷手機,容易導致晚睡,應早睡晚起。

            行是指多運動,推薦太極拳、八段錦等養生運動。平時可按壓保健穴位,揉按足三里,拍打背部的大椎穴,可通絡祛風邪。泡腳也可提高免疫力,例如寒底的人用花椒、生姜來泡腳,普通的溫水泡腳也可。

            關于兒童及嬰幼兒:

            孩子癥狀明顯、精神不好建議去醫院就診

            問:兒童發熱就醫如何做好防護?

            許華:發熱是兒童最常見的臨床癥狀,很多疾病都會出現發熱,接下來有可能會出現新冠和流感疊加的可能,發熱癥狀可能更常見,家長們首先不要慌,做好預約,有序就診。就診的時候,要做好個人防護,包括給孩子佩戴好口罩,隨身攜帶消毒濕巾、手消毒液,在孩子就診前后給孩子擦手,在孩子就診時盡可能管好孩子,不要讓孩子到處跑、東摸西摸,避免交叉感染。

            問:嬰幼兒如果確診新冠,出現哪些狀況考慮去醫院?哪些情況可居家?

            許華:如果孩子沒有癥狀或者癥狀很輕微,比如只有輕微流鼻涕、咳嗽,精神好,吃奶、進食也正常,就可以考慮居家觀察處理。如果孩子出現發熱、咳嗽,癥狀比較明顯,精神不好,吃奶、進食明顯減少,或者孩子原來有基礎病、免疫缺陷性疾病,建議去醫院就診。

            問:家庭、學校等場所如何做好兒童的防護?

            許華:第一,兒童要做好個人防護,勤洗手、多通風、戴口罩是必備的,建議家長盡量不要帶孩子去人員聚集的地方,比如菜市場、商場等。第二,保證孩子有充足的睡眠,睡眠非常重要,和生長發育、免疫都有很大關系。第三,適當的運動很有必要。

            第四,合理飲食。孩子的脾胃比較薄弱,平時要注意給孩子健脾益氣化濕,一些藥膳食療可以用起來,比如新會陳皮、陽春砂仁、淮山、扁豆、太子參等,都是常用的健脾化濕藥材,可以用來煲湯煮粥。另外,也可以煲一些健脾化濕茶給孩子喝,比如太子三花茶,可以用太子參、銀花、木棉花、雞蛋花、神曲、山楂這幾味藥煮水,一個星期給孩子服用兩三次。或者用五指毛桃煲瘦肉、煲雞,也可以健脾、益氣、化濕。

            第五,睡前沐足。沐足時間不宜太長,一般15—20分鐘,睡前按摩足底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第六,適當備一些退熱的藥(如布洛芬等)和有疏風化濕、清熱解表的中成藥。建議選擇具有明確兒童用法用量的藥物,比如馥感啉口服液、小兒豉翹清熱顆粒、芩香清解口服液等。

            問:新生兒或者小齡兒童感染后,如果不愿意配合服藥,是否有外用的藥物進行治療?

            許華:新生兒和小齡兒童比較特殊,一旦發病病情發展快,容易出現并發癥,需要我們特別關注。家長要特別注意觀察孩子的癥狀,如出現高熱、精神不好、吃奶減少、拍打反應慢等癥狀,要馬上就醫。

            這類人群服藥確實存在一定的困難,如果是輕癥患兒,可以選擇一些外治法來緩解癥狀。一是佩戴一些具有芳香化濕、辟穢解毒的香囊,適當緩解鼻咽部癥狀。二是進行穴位貼敷,如以呼吸道癥狀為主,可以貼敷肺腧等穴位;如果以消化道癥狀為主,可以貼敷中脘、神闕、足三里等穴位,減輕咳嗽、胃口不好、嘔吐、疲倦等癥狀。三是適當進行小兒推拿,建議最好是找兒科專業推拿醫生進行推拿,尤其是新生兒和小嬰兒。四是中藥沐足以及外洗法幫助減輕癥狀。

            【記者】黃錦輝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辨證論治 的情況下 呼吸困難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