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鐵路貨運十余年間,湯建君先后組織開發了20余趟鐵路快運貨物班列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各力 郭思琦 侯夢菲
圖/戚容源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身穿深藍色鐵路制服,打上紅色條紋領帶,協調管理、對接客戶、深入現場,隨著一聲汽笛長鳴,一列列貨運列車徐徐駛離廣州大朗火車站……這是廣深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廣州貨運中心大朗物流車間主任湯建君的工作日常。
1993年,湯建君從華東政法學院(現華東政法大學)畢業,加入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鐵集團”)。2011年,廣鐵集團組建了廣深物流中心,湯建君開啟了鐵路貨運人的工作旅程。十余年間,為了開拓鐵路貨運業務、探索鐵路貨運特色模式,湯建君跑遍了全國50余座城市,不斷推動大灣區貨物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開發鐵路快速班列 促進花都汽配產品運輸轉型
成為鐵路貨運人后,如何提高鐵路運輸在“白貨”市場的占有率,是湯建君面臨的首個挑戰。湯建君介紹,“白貨”主要指大宗貨物之外的工業制成品。近幾年,隨著物流市場的發展,鐵路貨運在快遞產品和多式聯運方面市場占有率較低。
為應對挑戰,湯建君帶領團隊不斷開拓市場,探索特色鐵路貨運模式。花都汽配產品的運輸轉型便是不斷探索的成果之一。
由于鐵路時效性較低,過往汽配產品很少通過鐵路運輸。湯建君說,2015年,他帶領團隊開發了一趟從廣州到鄭州圃田貨場的快速班列。“要開通運行這趟班列,車輛要先到達鄭州北站,才能到達圃田貨場。”湯建君說,由于鄭州北站客運繁忙,貨運班列到站后往往需要等待。“從鄭州北站到圃田貨場十公里左右的路程,耗時就需一兩天。”面對客戶提出的汽配產品“一天抵達”的要求,湯建君先后六次前往鄭州,終于找到三個沒有客運班列到達的“窗口期”,貨運班列可以直接駛向圃田貨場,縮短了等待時間。
2015年8月18日,首趟試運班列僅耗時21小時便將花都汽配產品運往圃田貨場,完全滿足了客戶需求。湯建君將此模式逐漸推廣到了全國其他城市,促進了花都汽配產品的運輸轉型。
從事鐵路貨運十余年間,湯建君先后組織開發了20余趟鐵路快運貨物班列,年創收近12億元,同時優化了20趟既有貨運班列的客戶及運輸組織模式,逐步構筑起珠三角至全國的鐵路快運班列體系,助力大灣區制成品通過鐵路走向全國。
組建中歐“年貨班列” 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
“物流通達世界誠待天南地北賓,路網連接亞歐笑迎八方四海客”,橫批“大道通朗”,這是湯建君給大朗鐵路貨運指揮中心辦公樓題寫的對聯,也是他對工作的高度概括。
為助力大灣區產品走出國門,湯建君帶領團隊構思并組建了中歐“年貨班列”。2022年1月,滿載著中國“年貨”的X8120次列車從廣州貨運中心大朗站鳴笛啟程,將電器、日用品、食品等中國年貨運往波蘭、法國等歐洲國家。
“中歐班列暢通運行,安全工作容不得絲毫馬虎。”湯建君說,他和團隊連夜開會制定方案,對接客戶集結貨源,協調海關、物流公司等相關單位,不斷完善溝通協調機制,保證檢驗報關、車輛調配等各作業環節無縫銜接。
據悉,截至2022年底,大灣區中歐班列(含中亞和新開發的中老班列)全年共開行846列,總貨值將近100億元,開行數量同比2021年增長11%。“有時在電視上看到一些外國朋友拿著火紅的中國結,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這里面也有我們鐵路貨運的一份力量。”湯建君笑著說。
此外,湯建君在開拓物流市場方面有著自己獨到的經驗。近幾年,他為了開拓業務,幾乎跑遍了珠三角所有的大企業。
如今,湯建君每天依舊在為探索鐵路貨運新模式、開發新貨源忙碌著。一年中,湯建君真正離崗休息的時間只有20天左右,同事們都說他“以站為家”。因工作出色,他也被授予了“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面對殊榮,他坦言:“這是一種激勵,也是一個起點。未來,我將繼續做好本職工作,為推動鐵路貨運向現代物流轉型貢獻力量。”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