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湛江海警基層執法員在艦艇上執行任務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謝小婉 通訊員 汪喜松 陳柏江
(資料圖)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姜雪媛
1月13日上午8時許,在廣東湛江調順碼頭,大霧中,隨著艇長的聲聲指令,廣東海警執法員張亮猛與同事解開錨繩,駕駛著艦艇駛離碼頭,扎進濃霧里。這是他們開展巡邏執勤工作的日常。
“海上巡邏執勤只是我們最基本的工作,維護海上秩序、打擊走私、監督檢查等都是我們需要做的,春節也不例外。”
這艘艦艇上今年不回家過年的海警執法員不少,有的一問已經五年春節沒回過家了,“想,是真的想家”,但對于他們來說,“堅守在崗位上,守護好祖國海疆,也是我們對于新年最大的祝福”。
“過年給兄弟們做一道拿手菜”
2009年,高中畢業的張亮猛投身海警工作,2019年他從原崗位調至吳川站擔任摩托艇艇長,今年1月,他又再次調任,成為一名艦艇操作員。
由于執勤值班等任務需要,海警執法員常常一出海就是十天半個月,其間吃睡住全在船上。今年春節期間,按照安排,張亮猛與同事將繼續留在艦艇上。
臨近中午,濃霧散去,海水愈加藍,艦艇由廣州灣駛進南海,在搖搖晃晃中,張亮猛鉆進艦艇里的小廚房開始做飯,往常他們出海執勤,都是船上的執法員們輪流做飯。
除夕夜,是中國人的團圓夜,也是游子們最為戀家的時候,艦艇上的執法員商量著,到時每人做一道自己的家鄉拿手好菜,吃一口家鄉飯菜,就當回了一次家,大家伙一起熱熱鬧鬧過個年,“我準備做一道辣子雞。”張亮猛透露。
“工作關乎祖國海疆安全”
中午時分,艦艇駛近位于硇洲島上的廣東海警湛江開發區工作站,教導員王際平正在岸邊碼頭等著接應。今年春節,他同樣沒有選擇回家。
“工作站的任務繁重,春節期間也一定要有人值守崗位,一有什么情況發生,我們能立馬做出應對。”王際平說。比如2021年“圓規”臺風登陸時,硇洲島上一位居民突然胃部大出血,情況危急,需緊急送往醫院就診,臺風天海上航行十分危險,便求助到開發區工作站。
“當時風大浪大,短短五海里的航程,我們用了將近一個小時,才安全轉運這個危重病人。”王際平回憶道,正因如此,春節期間,他和其他執法員選擇繼續留在海島上。
“也不是不想家,家里人還等著我回去給兒子過生日,我一不在,家里就少了個主心骨。”提起家人,王際平有幾分動情,偷偷擦去眼角的淚,“但這份工作關乎祖國海疆安全,春節堅守在崗位上,也是我們基層海警執法員送上的一點新年的祝福。”
開發區工作站緊靠大海,一抬眼便是無垠的海面,王際平還提到,他們凝練出廣東海警湛江開發區工作站的海島文化精神,以此來激勵執法員隊伍:忠誠、使命、拼搏,“大海里有我們的使命”。
“完成任務后,才覺得后怕”
面對采訪,張亮猛有些拘謹,但當看到停泊在一旁的自己駕駛了三年的摩托艇,他迫不及待地解開警戒繩,跳到艇上。
去年8月,臺風“木蘭”以較快速度向湛江方向移動,硇洲島海域進入臺風7級風圈,海況極差,但此時島上恰有居民頭部受傷大出血,生命垂危,而島上醫療資源有限。廣東湛江海警局接警后迅速作出研判,啟動救援預案,張亮猛就是救援隊伍中的一員。
“當時我開著摩托艇去接送病人,浪都有兩米高,不斷拍涌上甲板,搖晃得厲害,還下著暴雨,能見度很低,還是在夜里,航行危險性極高。”張亮猛回憶道,他們要把病人送到最近的東南客運碼頭,往常只需要半個小時,但是那天開了將近兩個小時,但所幸安全抵達,“航行危險,又急著送傷員,直到完成任務后,才覺得后怕。”他坦誠道。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