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嶺南大地迎春忙 鄉村振興繪新景-每日快看

            嶺南大地年味濃。


            【資料圖】

            人勤春來早,乳源村民采摘九節茶。

            兔年新春到,萬家團圓時。在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傳承千年的國家級“非遺”拜盤王隆重舉行;在“千年古邑”始興,舞火龍、青草獅、春牛舞、龜蚌舞等富有客家特色的古老舞蹈再次走上街頭在春風中舞動;在湘粵交界的“花果山”樂昌九峰,一條由無數根點燃的香火組成的火龍翻飛起舞,將夜間的小鎮點亮成沸騰的海洋。

            辛勤勞作了一整年的父老鄉親,用各種各樣的喜慶方式祝愿國泰民安,新年幸福美滿。在濃濃的年味中,嶺南大地一幅“田疇沃野繪新景、鄉村振興正當時”的壯美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現場:國家級“非遺”拜盤王祈愿新年國泰民安

            1月22日大年初一,韶關市乳源縣民族博物館鑼鼓喧天,熱鬧非凡。牛角聲、嗩吶聲響起來了,長鼓、鐃鈸、龍杖舞起來了,盛大莊嚴的拜盤王儀式就在這里舉行。幾十名身著傳統瑤族盛裝的瑤族同胞手持長鼓、鐃鈸、龍杖等,以瑤族傳統祭祀舞蹈共同祭拜瑤族始祖盤王。吟唱、祭酒、舞蹈、上香……懷著美好的期盼,滿載豐收的喜悅,充滿瑤族民俗風情的儀式,吸引了許多群眾前來觀看。

            拜盤王是瑤族最重要、最具特色的傳統儀式,自唐代形成以來已有一千多年歷史,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拜盤王寄托著瑤族同胞祈求風調雨順的美好祝愿。

            愿景成真:瑤族草藥寶庫助推瑤藥民族品牌

            現在,拜盤王慶典所寄托著的瑤族同胞們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漸成為現實。作為廣東僅有的三個少數民族自治縣之一,從2018年到2022年,乳源綜合實力邁上了新臺階。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百億元大關,達到107.5億元,同比增長12.2%,年均增長5.2%。2020年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85后”畬族人藍日楊和妻子正是乳源發展的見證者。“我們村居住著50多戶近400名畬族村民,全村種茶歷史悠久。”家鄉的“土茶”對于他既是一種精神寄托,更是一種肩膀上的責任。退伍后的他,毫不猶豫地選擇回鄉創業。自退伍后,他與1993年出生的妻子陳翠玲一同創業至今已有6個年頭,從南嶺山上引入的野生九節茶,發展成亮麗的瑤鄉農業名片。

            據統計,乳源境內的高寒山區、瑤寨深山生長著黃精、牛大力、崗梅、龍腦樟等35種中草藥。近3年來,乳源把中草藥作為鄉村振興的主要產業之一。目前,該縣中藥種植面積達2.82萬畝。該縣規劃用5年時間,發展種植中藥材面積10萬畝,把種植、加工與研發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形成“產供銷+藥膳、理療、康養”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瑤醫藥產業鏈。

            現場:游子返鄉再團圓,油浸肉香慰鄉愁

            始興縣深渡水瑤族鄉是韶關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鎮,新春期間,不少遠游在外的游子們都陸續回到了久違的故鄉,特色的瑤鄉菜飯成為鄉親們慰藉游子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深渡水瑤族鄉橫嶺村村民趙文周家,為了準備最隆重的年夜飯,他和妻子一大早就開始忙碌了。他扛著鋤頭到后山挖出一枚枚肥碩冬筍、妻子則舉著柴刀到菜地砍下一株株霜打芥菜。回來后,把冬筍、香菇、臘肉、芥菜、蒜苗等準備妥當后,就開始制作菜飯了。只見大鍋里蒸好的糯米飯熱氣騰騰,灶膛重新生火,鐵鍋燒熱,趙文周把切好的臘肉倒入鍋里煸炒出油,隨后把各種新鮮食材倒入鍋里翻炒,再把蒸好的糯米飯加入。

            趙文周忙碌著說:“瑤族的特色菜飯要放香菇,臘肉,青菜,冬筍,糯米飯,大家過年的時候回來,團團圓圓,樣樣都有!”

            瑤族特色菜飯當然少不了祖輩相傳的“油浸肉”。只見趙文周把一大盆被油凍著的大塊豬肉倒進大鍋后,一動不動,只讓灶膛加火,蓋上鍋蓋,慢慢燜煮。一會兒,整個廚房都彌漫著濃濃的香氣。

            “油浸肉就是我們‘過山瑤’的特色美食。做法就是把豬殺好,用油和鹽腌制三五天就拿來煮熟,用壇子裝起來一起埋進土里去。過一兩個月,或者半年以后回來就可以挖開來,原汁原味,不會變質,很香的!”

            這邊,趙文周在廚房里忙而不亂,另一邊,久居國外的瑤鄉妹子鄧梅英帶著她的朋友回到家鄉體驗瑤鄉過年,朋友們被精美的瑤族服飾所吸引,迫不及待地換上了瑤族服裝。

            瑤鄉過年當然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是要泡瑤浴,大人們要把瑤藥泡制的藥包煲好,讓一家人洗泡。瑤民鄧靈真說:“我們瑤族過年有一個泡藥浴的習俗,寓意著健康,洗凈所有的污穢,迎接美好的明天!”

            愿景成真:“甜蜜事業”助推“畫里清化”從紙上化實現

            鄧梅英所在的深渡水瑤族鄉,是廣東省七個少數民族鄉之一,也是韶關唯一的少數民族鄉。在深渡水,不少瑤家都有養蜂的傳統,甜美的蜂蜜成了不少人今年新春餐桌上的常客。走進深渡水坪田養蜂基地,以蜜蜂為主題的公園已經完工,蜂蜜文化展示館的黃色蜂巢建筑十分顯眼,幾只可愛的小蜜蜂趴在蜂巢上,栩栩如生。

            “基地可以解決當地部分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同時每年將會增加幾十萬元的蜂蜜收入,還可以帶動旅游業的發展,可謂一舉三得。”東莞塘廈駐當地的工作組組長葉旭光說,該基地旨在打造一個集蜜源種植觀賞、養蜂生產體驗、蜂文化旅游觀光于一體的特色蜜蜂之鄉。

            目前,當地政府也在著力將養蜂基地打造成集產、學、游于一體的新晉“網紅點”“打卡地”。當地希望以坪田養蜂基地為龍頭,帶動全鄉養蜂產業發展,做強村民的“甜蜜事業”。

            據該鄉黨委書記李子榕介紹,深渡水瑤繡、瑤歌、瑤舞、瑤醫、瑤藥等瑤族文化內涵深厚,同時擁有冷水逕黃石坑、樟樹林、魚鱗壩、荔竹壩古村落等眾多生態旅游景點。目前當地正在將兩者深入融合,進而將生態和文化優勢有效轉化成經濟優勢,“水墨畫廊·甜蜜瑤鄉”鄉村振興示范帶項目、“畫里清化”省級新農村示范片建設等正在火熱展開。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卜瑜 通訊員賴金艷、趙小華、李巧、鄧雄華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深渡水瑤族鄉 國泰民安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