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十七部門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深化機器人在建筑領域等場景應用-熱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馬燦

            加快推進機器人應用拓展,開展“機器人+”應用行動,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能。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十七部門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實現翻番,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行業應用深度和廣度顯著提升,機器人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

            《方案》聚焦10大應用重點領域,突破100種以上機器人創新應用技術及解決方案,推廣200個以上具有較高技術水平、創新應用模式和顯著應用成效的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打造一批“機器人+”應用標桿企業,建設一批應用體驗中心和試驗驗證中心。 同時,推動各行業、各地方結合行業發展階段和區域發展特色,開展“機器人+”應用創新實踐。搭建國際國內交流平臺,形成全面推進機器人應用的濃厚氛圍。

            《方案》提出,面向社會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需求,遴選有一定基礎、應用覆蓋面廣、輻射帶動作用強的重點領域,聚焦典型應用場景和用戶使用需求,開展從機器人產品研制、技術創新、場景應用到模式推廣的系統推進工作。支持一些新興領域探索開展機器人應用。

            具體來看,經濟發展領域包括制造業、農業、建筑、能源、商貿物流;社會民生領域包括醫療健康、養老服務、教育、商業社區服務、安全應急和極限環境應用。

            比如建筑領域方面,重點是研制測量、材料配送、鋼筋加工、混凝土澆筑、樓面墻面裝飾裝修、構部件安裝和焊接、機電安裝等機器人產品。提升機器人對高原高寒、惡劣天氣、特殊地質等特殊自然條件下基礎設施建設和養護以及長大穿山隧道、超大跨徑橋梁、深水航道等大型復雜基礎設施建設和養護的適應性。推動機器人在混凝土預制構件制作、鋼構件下料焊接、隔墻板和集成廚衛加工等建筑部品部件生產環節,以及建筑安全監測、安防巡檢、高層建筑清潔等運維環節的創新應用。推進建筑機器人拓展應用空間,助力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實施方案 基礎設施建設 經濟發展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