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6000多公里外,廣東志愿者的“土耳其時間”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鄢敏


            (資料圖片)

            圖/深圳公益救援隊提供

            連日來,土耳其地震牽動著全世界的心。正如魯迅所言: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災難發生后,多支中國救援隊先后奔赴一線,開展現場搜救。與此同時,許多熱心人士紛紛加入后方保障團隊,為前方救援提供志愿服務。由東到西,5個時區、6000多公里,一場打破時空界限的國際救援持續進行中。

            深圳公益救援隊第二梯隊隊員在現場工作中

            深圳公益救援隊先遣隊隊員在震后現場進行聲吶操作

            北京時間2月10日凌晨三點,深圳公益救援隊志愿者賴嘉興(化名)還沒休息。他一邊關注土耳其地震的最新動態,一邊接收前方指揮中心發來的需求,并以最快速度處理。此刻是土耳其當地時間22點,深圳公益救援隊的先遣隊員已經抵達受災較重的哈塔伊(hatay),開展搜救工作。

            “我們盡量多做一些,讓前線隊友更專心地投入救援。”直到隊友到崗交接,賴嘉興才下線,結束長達十多個小時的服務。自2月6日深圳公益救援隊正式啟動國際救災行動以來,他和一眾志愿者就過上了“土耳其時間”。無論白天黑夜,他們都要打醒十二分精神,服務前方隊員,因為救援刻不容緩。每天賴嘉興都要頻繁地換算,有時間不免錯亂,以為自己在土耳其。

            地震發生當天,賴嘉興與許多隊友都留意到了這則重大新聞。傍晚,救援隊內部系統發布了任務通知,他馬上就報名了。7號早上六點,賴嘉興開始上崗,主要負責信息收集,包括土耳其的地形圖、行政區分布等等。所有與救援相關的內容,他都要逐個歸納總結,“隊友在現場救援,不方便查詢、瀏覽復雜的資料,需要后方劃重點。”同時,賴嘉興密切盯著聯合國虛擬現場行動協調中心(VO)更新的公告,及時同步給前方指揮中心。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救援順利進行。

            過程中,賴嘉興看著不斷增加的遇難人數,心里特別難受。“要是能再快一點,也許就能多救一些人,可惜距離太遠了。”雨雪干擾下,他也擔心隊友的安全。2月9日,深圳公益救援隊派出第二梯隊,17人攜帶1.7噸搜救裝備及物資前往救災。無法預估的危險、千里迢迢的跋涉,沒有阻擋他們奔赴前線的腳步。

            后方同樣在行動,志愿者一個接一個地報名。賴嘉興的信息收集小組成員,已經增加至七人。他還兼任培訓師,指導新成員盡快熟悉流程。“大家悟性很高,已經上手了。”令賴嘉興感慨的是,不少人是在上班之余,見縫插針地參與志愿服務,放棄了放假休息的機會。年輕隊員說,這叫“用愛發電”,讓“70后”的他深受觸動。截至目前,深圳公益救援隊后方指揮中心有約60名志愿者全天24小時值班,提供不間斷的信息、物資等保障服務。

            隨著救援隊員陸續抵達災區,后方志愿者的工作量逐漸加大。最直接的表現是,天氣預報從一天兩次變為半天兩次。賴嘉興也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現在每天都有志愿者加入,大家對土耳其的關心從未停止。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指揮中心 第二梯隊 持續進行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