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守住文化之根 為鄉村振興“鑄魂”-天天速遞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欣怡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的繁榮興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年來,廣東省在建設更高水平的文化強省過程中,發揮嶺南鄉村的獨特優勢,形成“粵美鄉村”新格局,開辟了鄉村振興發展的新路。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內涵層次豐富,為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了充足的資源支撐。

            例如,在春節期間舉辦的“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等系列文化活動,讓武術、戲曲、醒獅、龍舟等民俗表演走進鄉村。又如廣州特色小鎮村晚在國家公共文化云平臺、央視頻等媒體平臺播出,演繹出廣州鄉村的濃濃年味。廣東省近年來還積極開展鄉村展覽教育活動,提升鄉村展陳水平;推出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旅游風情小鎮等,結合鄉村傳統文化,促進鄉村旅游發展。

            今年兩會上,對于如何加強文化建設、促進鄉村振興,代表委員們也有話說。

            “非遺+”:工美產業賦能

            去年,首批廣東省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典型案例正式發布,包括江門市赤坎古鎮華僑文化展示旅游項目、潮州市千庭單叢文化茶旅產業園區在內的10個典型案例,為賦能鄉村振興作出積極貢獻。

            就在前不久,廣東省2022年度十大優秀非遺工坊建設案例也正式公布,包括梅州市光德陶瓷燒制技藝非遺工坊、江門市新會陳皮炮制技藝非遺工坊在內的10家非遺工坊入選。非遺工坊從初期的一種扶貧模式,逐步轉化為助力“非遺+旅游”“非遺+農業”“非遺+產業”等“非遺+”新業態發展的重要路徑之一。

            全國人大代表、潮州市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許澤榮是一名“90后”,潛心鉆研窯變工藝和釉面配方的他,已經在傳承窯變技藝的道路上走了十余年。在他看來,文化的注入可以讓鄉村振興走得更長遠。“文化就像美酒,越沉淀越香。我認為,以工藝美術產業帶動鄉村振興是新時代鄉村振興發展的新渠道和新方式?!?/p>

            他告訴記者,中國很多地方的農村風景特別好,地理位置也靠近市區,交通便利,在打造文化藝術村金字招牌和鄉村振興示范村方面有著先天的優勢。他認為,打通鄉村工藝美術上下游產業鏈,有利于引進藝術人才,助力本地經濟發展。

            “以陶瓷藝術為例,可以在農村成立陶瓷藝術研學基地,吸引學生們來學習,把中國文化傳承下去。有了一定影響力之后再延伸出去,結合農旅項目,構建鄉村工藝美術產業體系,推動鄉村經濟發展?!痹S澤榮說。

            美麗鄉村:古民居村落改造

            在傳統村落中,獨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格的鄉土文化是當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抓手之一,是不可忽視的資源與力量。保護和利用傳統村落,對于留存鄉村記憶、保護農村生態、拓展農業形態、建設美麗鄉村具有重要意義。

            在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粵劇院院長曾小敏看來,古民居作為村落文化遺產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對其進行修繕和開發是實現古村落文化振興的重要舉措。

            “古民居作為地域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不僅在保留村落文化、‘留住鄉愁’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也在挖掘村落文化產業價值、培育經濟動能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因此,她建議,對各村落的古民居情況進行實地調查,評估當地古民居的文化價值、損壞程度,制定科學系統的改建方案,使改建施工有章可循。

            針對標準改建耗資大的問題,曾小敏還建議引入古民居改造民宿標準機制。“在建立標準民宿改造規范的基礎上,對保留動態功能的古民居進行民宿改造,既能夠彌補村民個人資金不足的缺陷,也能保留古民居原有的居住功能,延續其活性價值,維護村落的文化氛圍?!痹∶暨€提及,高標準的民宿能為村落旅游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設施基礎,助力村落旅游產業的開發,帶動增收,使改建主體和開發主體各擔其責,各得其益。

            啟迪民智:文化藝術下鄉

            “我調研了很多鄉村,發現不少鄉村建設得非常好,各方面條件都不錯。我認為,還需要有藝術的助推,讓文化融入鄉村的發展。”全國政協委員、廣州雕塑院院長許鴻飛在過去五年的履職過程中,始終致力于用藝術助力鄉村振興,深入挖掘農村文化特點、傳統底蘊、民間非遺等,讓作品更具“泥土氣”。

            過去的幾年,許鴻飛曾多次在全國兩會上提交關于產藝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的提案,為新時期鄉村美育發聲。他意識到,對村民而言,去博物館、美術館看大型雕塑展的機會不多,便把自己創作的一批批去過五大洲的作品運到鄉村,在村口榕樹下、在田間地頭呈現,讓藝術用一種零距離、接地氣、生活化的形式走進村民生活。

            近年來,許鴻飛創新地將雕塑作品與公共空間、鄉村風貌結合,策劃了“許鴻飛雕塑藝術百村展”。瓊海市博鰲鎮南強村、連南瑤族自治縣油嶺瑤寨、重慶市璧山區……目前在全國21個鄉村落地展出。在許鴻飛的理想中,雕塑作品在鄉村生活扎根,能強化當地美育、啟迪更多青少年,吸引他們認識藝術、向往藝術。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