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楊再睿 通訊員 黃瑛居
春雨朦朧,在肇慶市封開縣羅董鎮五星村,當地的村民正忙著給剛剛種下的五指毛桃蓋上地膜。在蜿蜒綿亙的山嶺中,2000多畝幼苗已經種植完畢。不遠處,“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封開縣南藥產業園”的牌子立在山頭,讓整個南藥產業園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喜人景象。
頭雁引領推動土地流轉
(資料圖)
“羅董鎮土壤屬于沙質土,約有1.2萬畝的‘花生車’地,適合發展林下經濟和種植南藥。”封開縣羅董鎮黨委書記譚偉楓說道。
羅董“花生車”地即種植花生梯田式丘陵地,自20世紀50年代開采出來,屬沙質土,儲水能力低。村民有種植花生的傳統,但是“花生車”地種植一年后,要種綠豆、紅薯、黃煙進行輪作,三年后才能再次種植花生。
如何解決村民把“花生車”地丟荒棄耕難題,讓連片大面積流轉起來,發揮其最大的效益?封開縣羅董鎮黨委政府瞄準南藥經濟,提出“一三產聯動,二產提升”的發展策略,以黨建引領為抓手,發揮領頭雁作用,推行“黨組織+企業”的模式,推動土地流轉。
分管鄉村振興工作的鎮黨委副書記陳海生介紹,五星村是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發揮領頭雁作用的典范,也是羅董鎮南藥產業種植的示范基地。
據悉,五星村共有7個自然村380多戶1900多人,全村共有“花生車”地2000多畝。為說服村民將“花生車”地流轉復耕,五星村黨支部書記陳銳清從去年國慶節后一直進村入戶做村民思想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宣講政策利好、產業效益等,最終得到了大多數村民的擁護和支持。
他本人也第一時間帶頭流轉“花生車”地50畝種植牛大力,黨員彭杏林也流轉了家中的“花生車”地1.5畝種植南藥,還帶動兩個兄弟共流轉5畝“花生車”地。
譚偉楓說,五星村通過土地流轉,農民在獲得流轉租金的同時,又可在南藥基地務工,獲得雙重收入,逐步實現土地集約化、規模化經營,盤活土地資源,增加農戶固定收入。
引進企業推動高質量發展
有了成功流轉土地的基礎,羅董鎮黨委緊盯市場需求和未來收益,在大力推動南藥牛大力、益智、砂仁等傳統南藥種植規模化的基礎上,引進有資質的農業企業推廣種植玉桂、黃姜和五指毛桃等品種。
客商盧華文在經過考察后看中羅董鎮南藥的發展潛力,在封開縣農業農村局、羅董鎮人民政府、羅董鎮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封開縣農村電子商務協會、五星村委會、廣東順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多方共同努力下,在去年11月6日就與羅董鎮簽約,同年12月初動工打造封開縣南藥產業園一期項目。
很快,五星村的示范作用起到了輻射帶動。附近的寨崗村、紅星村等也參與到土地流轉、連片打造的行動中。目前,通過流轉撂荒的“花生車”地,鎮黨委以一期項目為示范點以點帶面,整合五星、紅星、寨崗等村5000多畝“花生車”地,再輻射延伸帶動思念、大洞、歐村、羅演等村,打造連片萬畝現代南藥產業園。
據了解,一期項目的示范基地面積約2000畝,該基地每年能增加約3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基地樹苗種植、施肥、覆膜、日常管護等工作帶動150余戶農戶就近務工。盧華文說,目前正值五指毛桃種植之際,每天有60多名村民在基地開工,每天工資100元,此外,每天還在村里雇傭兩臺拖拉機施工,每臺連車帶人工資400元。
譚偉楓說,一期項目的落地對羅董鎮發展現代農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整治撂荒棄耕、流轉土地、聯農帶農等方面有積極的示范帶動作用,為帶動羅董鎮產業經濟和村級集體經濟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支撐。目前,該鎮種植了牛大力2000畝,益智砂仁3000畝,玉桂2000畝,五指桃、黃姜3000畝,計劃再擴種各種南藥5000畝。當地正推動南藥成為富民興村的優勢特色產業,走出一條產業富民之道。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