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潮劇院一團副團長林燕云:推動潮劇申遺 讓“南國鮮花”綻放新光彩-環球速看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蟻璐雅

            享有“南國鮮花”美譽的潮劇迄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是中國十大地方劇種之一。中國戲曲表演藝術最高獎——梅花獎得主、廣東潮劇院一團副團長林燕云日前作為全國人大代表走進人民大會堂,為潮劇保護建言獻策。回到工作崗位后,她又馬不停蹄地投入到潮劇傳承工作中。

            作為接觸潮劇已30載的基層文藝工作者,政府工作報告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等內容讓林燕云深受鼓舞。“當前,古老地方戲曲劇種潮劇正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影響力和扶持力得到大幅提升,我們作為當代潮劇人,有責任有義務呵護好這朵南國鮮花,不斷提升潮劇的傳統魅力與時代價值。”她說。


            (資料圖片)

            履職:推動潮劇申報人類非遺項目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劇。隨著紅頭船駛向大海,潮劇的足跡也傳至全球,成為對外文化交流和維系鄉情梓誼的重要橋梁。2006年,潮劇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離不開幾代潮劇人的努力。

            林燕云在兩會上提交了《關于支持潮劇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項目的建議》等建議。她介紹,目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中,我國已有43個項目成功入選。昆曲、京劇、粵劇等戲曲劇種成功入選人類非遺項目后,得到了更好的保護與傳承,全面煥發新活力,這對于潮劇保護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我們應支持潮劇更好發揮對外交流的‘文化使者’作用,提升潮劇藝術的國際影響力,為潮劇申報人類非遺項目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林燕云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從潮劇藝術的傳承保護、創作創新、傳播推廣、人才培養等方面給予更多政策鼓勵、更多指導支持,推動潮劇這項嶺南優秀傳統戲劇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進一步發揮戲曲藝術在建設中華民族精神家園中的獨特作用。

            為了推動該目標,從北京回來后,林燕云馬不停蹄地投入到潮劇傳承保護等一系列工作中,圍繞劇目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下一階段工作;同時,為迎接2024年國際潮團年會,籌備相關演出劇目和文藝作品,讓潮劇文化這顆璀璨的明珠綻放出全新光彩。

            提議:第32屆梅花獎評選應花落汕頭

            汕頭是嶺南戲劇藝術重地、潮劇傳承發展的主陣地,而潮劇同樣也是汕頭做好新時代“僑”文章的重要載體。為此,林燕云提議,第32屆中國戲劇梅花獎評選活動應花落汕頭。

            事實上,近年來,潮劇收獲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度:《潮劇保護傳承條例》出臺,《紅軍阿姆》《繡虎》《秘密交通站》等一批潮劇精品多次榮獲國家級和省級大獎,先后登上春晚等國家級平臺;依托國外的藝術社團,在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的海外潮劇傳承中心順利落地,廣東潮劇院與中國戲曲學院、上海戲劇學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開設潮劇本科班等,讓全體潮劇人倍感振奮。

            讓第32屆中國戲劇梅花獎評選活動花落汕頭的提議,無疑承載著潮劇人對未來傳承工作的濃厚期望,也是為推動汕頭文化高質量發展賦能。

            近兩年來,汕頭提出“工業立市、產業強市”,加快構建“三新兩特一大”產業發展格局。在林燕云看來,應該讓潮劇成為其中的有力引擎。“汕頭可以借助潮劇等文化載體,在文化‘走出去’和‘引進來’中,講好汕頭、廣東乃至中國故事,同時也促進海內外華僑的交流,讓更多海外青年人來家鄉投資創業,為家鄉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林燕云說。

            另一方面,林燕云也提出,汕頭應積極打造“國際潮劇節”品牌,并以此為契機打磨傳承提升一批與尋中華根、鑄民族魂、圓家國夢息息相關的精品,積極探索組建國際潮劇聯盟。

            “2024年,汕頭將舉辦第二十二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和第十屆國際潮商大會,這是一個難得的平臺,期盼能以此為契機,以潮劇聯僑、匯僑、聚僑,激發廣大僑胞愛國愛鄉熱情,為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汕頭高質量發展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貢獻力量。”林燕云說。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