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二十四屆中國科協年會“氣候變化與極端天氣高端論壇”在長沙舉行。杜祥琬、徐祥德、張建云等院士、專家通過現場或連線的方式,就氣候變化、極端天氣、再生能源氣象學、碳中和等話題作主題報告。
與會專家聚焦“氣候變化風險與應對”主題,圍繞國際氣候變化重大科學問題、最新氣候治理動態以及國內雙碳目標,聚焦民生與熱點話題展開交流研討。
與會專家認為,氣候變化是全球面臨的最為嚴峻的挑戰之一,給自然系統和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應對氣溫的上升,氣候變化及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將引發更為嚴重的后果。
張建云院士闡述了極端天氣事件對城市生活、建設帶來的多重挑戰。他認為,我國應全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科學系統提高城市排水、防洪等硬件設施建設標準。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翟盤茂認為,最近幾十年,全球氣候變暖加劇,高溫熱浪、強降水、洪澇事件等頻率和強度都在不斷加強,這些現象與氣候變化緊密相關。氣候變化會改變大氣的熱力和動力條件,使產生和影響極端天氣的背景條件發生改變,極端天氣的頻率和強度都會受到極大影響。
專家指出,研究表明,目前氣候已是近10萬年來“最暖”,19世紀后期以來,全球地表升溫已超過1.1℃,逆轉了6000多年以來長期緩慢的變冷趨勢,表現為快速升溫趨勢。專家呼吁社會各界要盡量減緩氣候變暖的幅度,進一步做好防災、減災應對,尤其是城市應做好多種適應性措施,包括極端天氣的預報、預警和防范。
論壇由中國科協、湖南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氣象學會、國家氣候中心、湖南省科協承辦。
(全媒體記者張頤佳)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