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是我國的基本國策。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國土三調”結果顯示,2019年底,我國耕地面積19.18億畝,人均耕地面積只有1.36畝,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同時,我國耕地資源空間分布不均衡,總體質量不高,超過一半的耕地靠天收。從“國土二調”至“國土三調”的10年間,我國建設用地總量增加了26.5%,城鎮、村莊用地總規模分別達到1.55億畝和3.29億畝,一些城鎮、園區低效、閑置用地問題突出,村莊用地總量過大、布局不盡合理。此外,通過土地衛片執法、耕地保護督察等發現,違法違規占用耕地問題時有發生,耕地保護形勢不容樂觀。
針對上述問題,自然資源部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的決策部署,采取一系列舉措推動耕地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取得了積極成效。
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
針對“國土三調”反映的不合理的耕地流出問題,自然資源部采取了加強耕地保護的一攬子措施。強化耕地保護法治建設,配合立法機關完成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修改工作并頒布實施,嚴格控制耕地轉為非農建設用地,同時嚴格管控耕地轉為林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按照“重申、細化、補充、修正”的思路,正在起草耕地保護法草案,強化耕地保護法治保障。
在“國土三調”成果基礎上,自然資源部會同有關部門聯合編制《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先行在5省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的優先序開展了“三區三線”劃定試點。嚴格劃定耕地保護紅線并落地上圖,確立2035年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明確除6種情形外,所有現狀耕地必須全部劃入耕地保護紅線,帶位置分解下達。
為了嚴管耕地占補平衡,切實落實耕地占一補一、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自2018年以來連續4年組織開展補充耕地核查,涉及補充耕地項目15.8萬個,查出問題的比例平均占5.2%,問題項目全部退回地方整改,確保補充耕地真實、可信。建立補充耕地公開制度,通過部門戶網站陸續公開4萬余個補充耕地項目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嚴控耕地在農用地內部轉換。針對“國土三調”反映的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造成大量耕地流失的問題,會同有關部門印發《關于嚴格耕地用途管制有關問題的通知》,新設立了耕地“進出平衡”制度,明確要求對耕地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及農業設施建設用地的,必須在年度內補足同等數量、質量的可以長期穩定利用的耕地。有計劃、有目標、有節奏地推動耕地恢復,堅決防止“簡單化”“一刀切”。此外,還印發了《關于在國土空間規劃中明確造林綠化空間的通知》,要求帶位置下達造林綠化任務,防止以綠化造林為名,隨意侵占耕地。
建立激勵約束機制
2018年以來,自然資源部一手抓嚴控新增,一手抓盤活存量,建立倒逼機制,完善激勵措施。
實施“增存掛鉤”推動存量建設用地盤活利用。實施新增建設用地安排與消化存量掛鉤機制,改進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下達方式,除國家、省級重點項目實行“指標跟著項目走”外,城鎮建設、地方項目新增用地指標與已消化盤活的批而未供和閑置地數量掛鉤,倒逼盤活存量土地。4年來,全國共處置2018年底前批而未供土地1372萬畝、閑置土地436萬畝。
提高土地征收成片開發門檻,控制城鎮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及其實施條例施行后,及時出臺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標準(試行),要求各省(區、市)嚴格把關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明確“市縣區域內存在大量批而未供或者閑置土地的”“各類開發區、城市新區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不得批準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堅持合理確定并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十四五”新增建設用地控制在2950萬畝,比“十三五”減少15%。
嚴格各類建設項目定額標準審核。積極推動修訂光伏、機場、石油天然氣、高速公路服務區等用地標準,進一步嚴格新上工業項目建筑密度等開發利用標準。對公路、鐵路、機場等單獨選址項目,嚴格對照用地定額標準審查用地規模和功能分區,該核減的一律核減。黨的十九大以來,自然資源部審查核減建設項目占用耕地36.53萬畝、永久基本農田5.17萬畝。
著力提升產業園節約集約用地水平。每年對國家公告的2742個國家級、省級開發區開展評價,明確節約集約排名后2/3的不得擴區、調區、升級。2021年,在“國土三調”基礎上全面啟動全國產業園用地情況專項調查,針對調查結果反映的產業園區用地低效利用等問題,正在完善政策措施。
積極推廣節約集約用地模式和經驗。2019年以來,陸續推出3批次46項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對產業用地復合利用、軌道交通地上地下綜合開發等典型模式和技術,及時總結并推廣示范。今年以來,結合調研發現的安徽合肥等地大面積盤活存量用地保障新上項目好經驗好做法,組織各地聚焦保障產業發展新空間,梳理挖掘各類案例,加強總結并示范推廣。跟進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區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工作,持續完善促進盤活存量用地的政策措施。
嚴格執法督察
持續開展土地衛片執法,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2018年以來,全國共立案查處土地違法案件29.07萬宗,移送紀檢監察機關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4047人。自然資源部直接或聯合立案查處土地違法案件6起,掛牌督辦19起,公開通報222起土地違法案件。同期,國家自然資源督察機構連續4年圍繞耕地保護突出問題對省級政府開展監督檢查,向省級政府印發《督察意見書》,督促地方嚴格整改。通過耕地保護(例行)督察、專項督察、日常督察等方式,開展全覆蓋耕地保護和土地利用情況督察,主動約談和督促省級政府約談97個地市政府負責人,強化耕地保護責任。會同有關部門深入開展農村亂占耕地建房、違法違規占用耕地重點問題、“大棚房”問題等專項整治,向社會公開通報亂占耕地建房典型案例272宗、“大棚房”問題典型案例36起。
(記者 高文)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