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重慶江北大石壩街道構建司法服務 守正創新讓群眾“觸手可及”

            5月20日,在這個特別有“愛”的日子里,重慶市江北大石壩街道通過一封制作精美的電子版“表白情書”,把溫暖關愛和殷切希望傳遞給轄區每一位矯正對象,并鼓勵引導他們更多積極參與到社會公益活動中來。這一創新舉措讓大家切身感受到監督管理的“司法溫度”,引起強烈情感共鳴。

            近年來,大石壩街道積極探索新時代城市司法服務管理新模式,不斷延伸服務觸角,激活社區法治動能。

            構建服務“微矩陣”

            大石壩街道按照“精準貼近、智能高效”原則將“一站式”法治服務嵌入到社會治理網格中,大力推行網格化開展。目前,已創設77個網格“微”服務單元,并將社區干部、網格員、志愿者、法律顧問整合,組成13支調解小分隊融入其中。

            不久前,東原D7二期2棟住戶老鄧發現因樓棟頂層滲水導致家中吊頂損壞、墻面脫落,多次向物業提出使用住房維修基金盡快修繕未果。該網格調解員得知相關情況后立即介入,并邀請專職律師現場給出法律建議,最終得以妥善解決。

            大石壩街道司法所所長李智勤告訴筆者,利用網格,居民可實現各類糾紛“家門口”解決,也可在工作人員引導下通過微信小程序“云端”辦理法律咨詢、業務查詢、預約申請等,做到讓群眾少跑路,讓數據多跑腿。“這樣既暢通了群眾訴求渠道,又能在第一時間介入處理,大大增加了居民化解矛盾糾紛的主動性和有效性。”

            精準幫教“一人一策”

            “感謝你們,我的孩子犯罪了,但你們沒有放棄他,還給他安排了社工老師一對一的跟蹤輔導,現在他乖多了,還找到一份兼職工作,對我們說的話也能聽進去了……”。近日,涉罪年輕人李某某的監護人給安置幫教工作人員打來電話反饋近況,像這種幫教互動在大石壩街道司法所已成為常態。

            據了解,大石壩街道依托“三三三”服務群眾工作機制,堅持以“一人一策”教育引導安置幫教對象,有效預防和減少重新犯罪。

            現年76歲的矯正對象陳某因患疾病無法現場辦理入矯接收,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主動上門為其辦理相關手續,并立即對幫教措施進行重新評估和調整,幫助其渡過矯正期,順利回歸社會。

            “下一步,我們還將圍繞提升幫教人員就業率,探索打通‘企業提供資源+專業機構培訓’就業綠色通道,通過‘項目清單+自主選擇’的點單式技能培訓方式,強化專業技能精準幫扶。”李智勤介紹道。截至目前,大石壩街道先后與熙安連鎖面館等企業簽訂幫教協議,累計助力30余名幫教人員實現就業。

            創新理念“分眾普法”

            大石壩街道創新普法理念、工作機制和方式方法,牢牢抓住“誰執法誰普法”這個“牛鼻子”,使普法工作由主管科室的“獨唱”,變成各科室聯動“合唱”。以分眾普法為抓手,把領導干部、青少年、宗教人士、流動人口等作為重點普法對象,實現了普法工作內容精準輸出,由“漫灌”轉向“滴灌”。

            現在,大石壩街道所轄13個社區法治文化宣傳欄、樓棟驛站“法治角”等宣傳陣地一應俱全,通過以微信小程序、新時代文明實踐云平臺等新載體開展的法治宣傳教育,更是讓群眾享受到“指尖上的便民普法”。

            大慶村社區居民鄧阿姨說,平時大家都喜歡在樓棟驛站里聊聊天,拿出手機分享各類知識信息,學習窗口里張貼的關于電信詐騙、網絡詐騙的案例。

            李智勤告訴筆者,除此之外,各社區還相繼培養了30余名各行業“法治帶頭人”“法律明白人”,在宣傳法律法規、化解矛盾調解、參與社會治理等領域中起到顯著示范引領作用。

            同時,大石壩街道還結合“三八”婦女維權周、“3·15”消費者維權日、“12·4”國家憲法日等重要節日、紀念日,定期開展內容豐富的法治宣傳教育活動。(通訊員 陳苑林)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重慶江北 大石壩街道 構建司法服務 守正創新 觸手可及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