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據湛江媒體報道,8月30日,在市農業經濟干部管理學校,湛江市2022年度第二次鄉村工匠生產應用、經營管理專業初、中級職稱評審工作會議舉行。(8月30日《湛江日報》)
新時代,廣袤的農村是充滿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創業的廣闊舞臺。鄉村要發展,關鍵在產業,重點在人才。活躍在鄉村一線的“土專家”“田秀才”等鄉村工匠是推進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他們不僅是散落在田間地頭的光與熱,更是發展“草根經濟”的“金種子”、帶動群眾致富的“領頭雁”。
2022年11月,國家鄉村振興局、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全國婦聯聯合發布《關于推進鄉村工匠培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鄉村工匠主要為縣域內從事傳統工藝和鄉村手工業,能夠扎根農村,傳承發展傳統技藝、轉化應用傳統技藝,促進鄉村產業發展和農民就業,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技能人才”。要求建立和完善鄉村工匠培育機制,挖掘培養一批、傳承發展一批、提升壯大一批鄉村工匠,激發廣大鄉村手工業者、傳統藝人創新創造活力,帶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創業就業,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重要人才支撐。
而廣東,更是早在2011年就率先推動鄉村工匠職稱評審工作。當年2月,《廣東省農業農村專業人才職稱評價改革實施方案》出臺;10月,廣東省鄉村工匠專業人才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組建成立,制訂并發布了民間美術、鄉村戲劇、民間音樂、民間雜技、傳統工藝、烹飪、家政、民間建筑、經營管理和生產應用等10個專業類別的人才職稱評價標準條件。獲得鄉村工匠專業人才職稱,可以優先得到信息技術、產品推介服務,優先安排學習培訓,在專項項目申報、產業技術扶持、技術技能培訓補貼等方面得到政策支持。
從湛江近年實踐來看,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百千萬工程”的穩步推進,我市鄉村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但客觀地說,引才難、育才難、用才難、留才難等問題依然不同程度存在。活躍在基層的部分“土專家”“田秀才”,盡管實踐經驗豐富、實操能力較強,但囿于各種原因,面臨著成長的“天花板”。另一方面,部分鄉村人才因缺乏職業榮譽感,因此賺了“第一桶金”之后也會轉行或離開鄉村。因此,用好鄉村工匠評價“指揮棒”,充分發揮職稱評價的“總牽引”作用,十分必要。
一方面,我們要加大鄉村工匠職稱評審的宣傳推廣力度,不僅要鄉村人才知曉政策、積極參評,更要在社會上營造尊重鄉村人才的良好氛圍。賦予鄉村工匠相關職稱,不僅是對他們專業水平的認可,也將大大增強他們的自豪感和社會認可度,激勵他們在鄉村振興領域、在推進“百千萬工程”中發揮更大作用。另一方面,要做好評上職稱的“后半篇文章”,通過設立“鄉村工匠”大師工作室、開設特色工藝班、舉辦“鄉村工匠”類職業技能競賽、組建農村創新創業導師隊伍等做法,形成鄉村工匠的“傳幫帶”循環,助力更多鄉村人才打破自身“天花板”,助力更多“土專家”“田秀才”成長起來、脫穎而出。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