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邱延波/文 段晉哲/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沒有鶯啼,不是南朝。7月20日,伊河穿龍門山北去,兩岸數千座壁龕、11萬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沐浴在煙雨中。龍門石窟始鑿于北魏,盛于唐,終于清末。歷經北魏、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明、清等10多個朝代,經歷1400多年,是世界上營造時間最長的石窟。
再過一天,7月21日,龍門石窟皇冠上的明珠——盧舍那大佛將以嶄新的面貌再露真容。
矗立了1300多年的大佛披上綠色帷幔
公元675年,盧舍那大佛落成那天,武則天親率文武百官參加開光儀式。當她望向這座以她本人為原型雕刻的大佛時,大佛也從高處望向她,望向眾生。從此,一眼千年。
1300多年來,大佛俯瞰著腳下的蕓蕓眾生,歷經風云變幻,一直帶著祥和的微笑,展現著大唐的恢宏氣象。這座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達1.9米的大佛,面部豐滿圓潤,雙眉彎如新月,一雙秀目微微凝視下方。
據《大盧舍那佛龕記》載:“實賴我皇,圖茲麗質。”這便是盧舍那大佛以武則天為原型建造的依據。公元672年,大佛開鑿時,武則天贊助脂粉錢兩萬貫。
盧舍那佛,意為光明遍照。正像武則天給自己名字造的字:曌,意為日月當空,普天同照。
以盧舍那大佛為主佛的奉先寺,位于洛陽龍門西山南段,為龍門石窟開鑿規模最大的摩崖像龕,堪稱龍門石窟的“名片”,代表了我國唐代雕塑藝術的最高成就。
俯瞰了眾生1300多年的大佛,在2021年12月披上了一層綠色的帷幔。
半個世紀后的再一次修復
2021年12月7日,國家文物局官網發布了《“十四五”石窟寺保護利用專項規劃》,規劃中五次提到龍門石窟。《“十四五”石窟寺保護利用專項規劃》發布的同時,龍門石窟奉先寺大型滲漏水治理和危巖體加固保護工程正式啟動。
這不是龍門石窟第一次“看病”,也不是盧舍那大佛第一次“治療”。
唐代工匠就已在龍門石窟奉先寺上方開挖“人”字形排水溝,防止滲漏水侵蝕大佛。
宋代有專門負責文物、建筑保護和修繕的八作司,龍門石窟中留有宋代題記多則。在大佛佛座位置,刻有“東八作司胡副使一十人修佛記”,明確記錄了當時修復大佛的十個人的名字和時間。
對龍門石窟的保護修繕工作,不論官方還是民間,從未間斷。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對龍門石窟的保護進一步加強。
1971年至1974年,國家文物局實施龍門石窟奉先寺搶險加固工程,這是國內首個大型石窟維修加固工程。
經過這一階段的加固,有效防止了石窟圍巖和造像的倒塌崩落,奉先寺群雕的穩定性得到了保證。
2021年開始的這一次保護修復工程,是盧舍那大佛自20世紀70年代奉先寺進行保護修復工程后,半個世紀來首次進行的大型保護工程。經勘察,奉先寺存在危巖體及滲漏水等病害現象。此次保護工程對大佛頂部及兩側的危巖體進行修復,不涉及盧舍那大佛本體。施工現場使用了4萬米鋼管和8千平方米防護網,為盧舍那大佛整個披上了綠色的紗衣。
盧舍那大佛以神秘微笑著稱,被國外游客譽為“東方蒙娜麗莎”“世界最美雕像”。經過7個多月的修復,凝望千年的盧舍那大佛將揭下綠色帷幔,重新出現在眾生面前。這次修復,最難的是什么?運用了什么新技術?有什么前所未有的新發現?7月21日,大象新聞為你現場直播完工儀式,帶你領略中國石刻藝術的典范之作,感受大唐時代的藝術氣息。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世界資訊:文明之美看東方 | 一眼千年,盧舍那大佛將重現真身
大象新聞記者邱延波 文段晉哲 圖沒有鶯啼,不是南朝。7月20日,伊河穿龍門山北去,兩岸數千座壁龕、11萬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沐浴在煙雨中。龍門
【當前獨家】【世界說】美國10歲受害者跨州墮胎!美媒:預示美國女性的悲慘生活!...
中國日報網7月20日電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當地時間7月16日報道,美國一個10歲的孩童慘遭強奸后被迫從俄亥俄州去印第安州墮胎。該事件受到
世界資訊:【世界說】美最新民調:大多數選民認為美國政治體制已失靈
中國日報網7月20日電《紐約時報》網站近日報道,2022年7月5日-7日《紐約時報》聯合錫耶納學院(SienaCollege)對美國849名注冊選民進行了一
環球熱消息:【地評線】南方網評:整治網絡環境 守護未成年健康成長
“清朗·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18日在京啟動。此次專項行動為期2個月,將聚焦未成年人使用頻率高的短視頻、直播、社...
環球快資訊:全球連線|美國高通脹:勞動階層生活水平下降
美國《財富》雜志18日報道說,在當前40年不遇的高通脹之下,美國普通人的收入已經很難追上通脹的步伐,一項最新統計顯示,2021年,美國員工工
世界即時看!(熱點觀察 漫評)美終極標靶究竟對準了誰?
《紐約時報》近期發文稱,美政府正在從制裁俄羅斯的行動中“吸取教訓”,試圖利用這些經驗擴大對中國等國家的出口限制,防止“威脅美國...
當前關注:全球連線丨美西方政客將新冠病毒溯源政治化 目的是掩蓋自身抗疫不力
今年6月,由世界衛生組織召集的“新型病原體起源國際科學咨詢小組”向世衛組織提交了一份關于新冠病毒溯源的初步報告。多國專家學者在接...
【世界播資訊】美媒:白宮糟糕的政策造成歷史性通脹后果 民眾和小企業卻為此買單
資料圖:美國白宮。海外網7月19日電美國《國會山報》網站18日刊發題為《白宮糟糕的政策要為當前歷史性通脹負責》的文章,表示正是本屆美...
環球今日訊!國臺辦:敦促歐洲議會有關人停止在臺灣問題上的錯誤行徑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資料圖片)。新華社記者陳曄華攝新華社北京7月19日電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19日應詢表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
當前短訊!新華全媒+|特寫:跨越千里搬新家
翻過高高的山梁,繞過藍藍的湖泊,一輛輛大巴首尾相連,行駛在蜿蜒的高原公路上。這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7月19日,西藏實施那曲市雙湖縣...
世界資訊:【世界說】美最新民調:大多數選民認為美國政治體制已失靈
中國日報網7月20日電《紐約時報》...
環球熱消息:【地評線】南方網評:整治網絡環境 守護未成年健康成長
“清朗·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
【當前獨家】【世界說】美國10歲受害者跨州墮胎!美媒:預示美國女性的悲慘生活!...
中國日報網7月20日電據美國全國廣...
世界資訊:文明之美看東方 | 一眼千年,盧舍那大佛將重現真身
大象新聞記者邱延波 文段晉哲 圖...
世界即時看!(熱點觀察 漫評)美終極標靶究竟對準了誰?
《紐約時報》近期發文稱,美政府正...
環球快資訊:全球連線|美國高通脹:勞動階層生活水平下降
美國《財富》雜志18日報道說,在當...
當前短訊!新華全媒+|特寫:跨越千里搬新家
翻過高高的山梁,繞過藍藍的湖泊,...
【世界播資訊】美媒:白宮糟糕的政策造成歷史性通脹后果 民眾和小企業卻為此買單
資料圖:美國白宮。海外網7月19日...
當前關注:全球連線丨美西方政客將新冠病毒溯源政治化 目的是掩蓋自身抗疫不力
今年6月,由世界衛生組織召集的“...
全球熱頭條丨新華全媒+|全國海拔最高縣雙湖縣實施第二批高海拔牧民生態搬遷
載有搬遷牧民的車隊從雙湖縣多瑪鄉...
環球今日訊!國臺辦:敦促歐洲議會有關人停止在臺灣問題上的錯誤行徑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資料圖片)。...
五糧醇攜手《幸福到萬家》演繹美好生活畫卷
幸福是什么?是趕上了有靠窗座位的...
容聲冰箱入選“抖音電商Top100大促營銷案例”
日前,抖音電商攜手十大行業百余個...
張藝興李榮浩“不容易”組合再合體 容聲冰箱打造“煥鮮”時刻
本期《向往的生活6》李榮浩跋山涉...
【環球報資訊】新華全媒+ | 烈日下他們堅守一線 為城市運轉保駕護航
近日江蘇各地連續多日高溫各行各業...
【世界播資訊】美媒:白宮糟糕的政策造成歷史性通脹后果 民眾和小企業卻為此買單
資料圖:美國白宮。海外網7月19日...
環球今日訊!國臺辦:敦促歐洲議會有關人停止在臺灣問題上的錯誤行徑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資料圖片)。...
當前短訊!新華全媒+|特寫:跨越千里搬新家
翻過高高的山梁,繞過藍藍的湖泊,...
全球熱頭條丨新華全媒+|全國海拔最高縣雙湖縣實施第二批高海拔牧民生態搬遷
載有搬遷牧民的車隊從雙湖縣多瑪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