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夢,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笔陙恚瑹o數中國人在逐夢的路上不斷前行。徐文彬是安徽升金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名工作人員,他一直夢想著升金湖能夠回到“湖面煙波浩渺,空中萬鳥翔集”的景象。如今,他夢想中的美麗畫卷正在一點點變成現實。
升金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徐文彬:大白鷺一只,在岸上,再加七只豆雁,還有三只小天鵝在里面,四只小天鵝。
這段時間,隨著寒潮南下,安徽升金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迎來越冬候鳥遷徙高峰,6萬多只候鳥陸續抵達。這一幕讓一直在這里工作的徐文彬非常開心,他已經在保護區工作了整整30年,從參加工作開始徐文彬和同事們就一直用手賬的形式,記錄著濕地動態和候鳥遷徙的變化。
(資料圖片)
升金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徐文彬:當時我們想著這些候鳥是我們保護區的“家底”,要把我們的“家底”搞清楚。這個手賬就是我參加工作以來,1992年10月份開始記錄的第一本手賬,就是越冬水鳥的調查統計,我們發現了很多的白頭鶴,還有珍稀的黑鸛和東方白鸛,我想一定要把這些鳥類保護好。
升金湖位于長江下游的安徽省池州市,素有“中國鶴湖”之稱。在記錄的過程中,徐文彬發現,來升金湖越冬的有大量珍稀鳥類,其中很多還是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根據徐文彬的手帳記錄,直到21世紀初,每年來這里的各種候鳥種群數量都穩定在6到8萬只。但隨著周邊生態環境逐漸失衡,候鳥數量也隨之減少。翻開當時的手賬,我們能看到大量這樣的記錄。
升金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徐文彬:當時的工作日志上記的就是湖面上發現了 (有人)采用撒網和迷魂陣方式捕魚。這個是(2004年)12月8日記錄的,有四條船敲鑼打鼓趕魚上網,影響鳥類棲息。這是2008年的12月16日,12月份按道理應該是鳥越冬的高峰期,但這張表登記的當時這一片(監測點)一只鳥都沒有,這張表記錄的鳥(數量)非常少。
升金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徐文彬:這個就是我剛才說的過去那種攔網,當時整個升金湖的湖面上就是一塊一塊的都被分割了,所以從面上看,整個就是一排一排的竹竿,一片一片的攔網。
徐文彬告訴我們,那時他特別希望有一天保護區能夠回到當初流水潺潺、鳥叫蟲鳴的景象。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把濕地保護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大力保護修復濕地生態和水環境,構建法律制度體系,《長江保護法》《濕地保護法》等一系列法律頒布實施,這為升金湖的保護指明了方向。
升金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徐文彬:我們從2014年開始做升金湖濕地的生態修復工作,到目前為止,我們在升金湖整個湖灘上已經修復了2萬多畝,這種植物就是我們剛才看到一大片的豆雁和白額雁它們最喜歡吃的植物。
從徐文彬的手賬中,我們能清楚地看到,從2014年開始,當地開始實行生態效益補償試點,2015年,升金湖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2017年,湖區開始拆除漁網、恢復植被,大力推進生態修復工作。
升金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徐文彬:當年是拆了75萬米(漁網),整個升金湖拆了2300多條船,然后有1300多(位)漁民上岸(工作)。從鳥的數據上,我們能看到這個變化是非常大,(圍網拆除前)我們整個升金湖的越冬候鳥的數量統計基本上都在3萬只以內,但是拆除完以后,到2019年,我們越冬水鳥的數量一次性統計能達到6萬只,明顯感覺鳥都回來了。
隨著升金湖的環境不斷改善,如今,每年約有66種近10萬只候鳥在這里越冬棲息,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7種。徐文彬說,他的夢想正在變為現實,今后,他會堅持把濕地和候鳥的狀況記錄下去。相信在未來,大家會在升金湖看到更多水草豐茂、萬鳥起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動畫面。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