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雙減”政策為校外培訓按下剎車鍵 教育焦慮還是存在

            一紙文件,為原本狂飆突進的校外培訓按下剎車鍵。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嚴格控制書面作業總量,保證學生睡眠時間;全面規范管理校外培訓機構,堅持從嚴治理。

            這被稱作“雙減”政策。

            資本市場是敏銳的,在《意見》流傳開來的那一天,教育股應聲暴跌。文件中明確指出,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

            “這是利國利民的大事,是從黨之大計、國之大計角度作出的重大安排。”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顧明遠表示,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關系到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是貫徹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問題。負擔減輕了,才能真正做到“五育”并舉,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校外培訓無序發展破壞教育生態

            “雙減”政策的總體思路很清晰。

            首先,還是著眼校內,這是源頭治理。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堅持應教盡教,著力提高教學質量、作業管理水平和課后服務水平,讓學生學習更好地回歸校園,在校內“吃飽”“吃好”,減少參加校外培訓的需求。

            然后,是系統治理。政策不僅聚焦在作業和校外培訓兩個方面,在加強課后服務、減輕考試壓力、完善質量評價、營造良好生態等方面同樣作出部署,系統性、全鏈條推進“雙減”工作。

            不過,政策出臺后,輿論更加關注的,還是對校外培訓機構的全面規范。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據統計,目前全國面向中小學生的校外培訓機構數量十分巨大,已基本與學校數量持平,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如果任其發展,將形成國家教育體系之外的另一個教育體系,不僅會增加學生課外負擔和家長經濟負擔,還會擾亂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而且這些培訓機構違法違規情況突出。由于違法違規成本較低,導致無證無照機構屢禁不止,虛假宣傳、超前超標、亂收費、與中小學招生入校掛鉤等違法違規行為依然存在,機構倒閉、卷款跑路等事件時有發生,嚴重損害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不僅如此,校外培訓機構被資本裹挾狀況嚴重。近年來大量資本涌入培訓行業,展開“燒錢”大戰,廣告鋪天蓋地,對全社會進行“狂轟濫炸”式營銷,各種販賣焦慮式的過度宣傳,違背了教育公益屬性,破壞了教育正常生態。

            所以,需要針對這些突出問題采取舉措。

            《意見》出臺后,一些分析人士建議培訓機構“放棄幻想”。校外培訓業似乎進入了“靜默期”。最近出現的培訓機構相關新聞,都與裁員有關。

            文件要求,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如今正值暑期,有媒體探訪曾被戲稱為“宇宙培訓中心”的海淀黃莊。如今,曾經熱鬧的、擠滿培訓機構的大樓,變得冷清起來。

            培訓機構在觀望也在尋求轉型

            一家做語文培訓的小型機構負責人蔣勝(化名)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他們打算轉型,做書面表達和口頭表達培訓,說白了,就是把以前的內容換個面貌,重新推出,“不過,現在還沒有看到管理細則,還不知道這些培訓能不能做。”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雙減政策 校外培訓 教育焦慮 培訓機構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