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雙減”引發市場連鎖反應 賽道變窄教育投資退潮

            “K12封閉,并不意味著藝術教育迎來風口。”王彥說,資本化的教育市場被打壓的信號早就有了:2010年國家出臺文件,鼓勵社會多種力量辦幼兒園,紅黃藍、紅纓教育等大批機構獲得股權融資;2018年,國家禁止民辦幼兒園上市,并要把高價幼兒園變成普惠制幼兒園。當時也出現了過度資本化,上幼兒園的成本一年達15萬元至20萬元,遼寧大連甚至出現過花1.5億元裝修的天價幼兒園。

            當下,資本對藝術教育的熱情并不算高。過去兩年內擁有每季度連續投資教育紀錄的活躍風投約有80家,目前超過60家已經關閉了教育賽道,典型代表如德訊資本、峰瑞資本等。從屬上看,除了美術具備互聯網教育可行,素質教育較難依托于互聯網發展,音樂、舞蹈都需要大量的線下“傳幫帶”教學,依托于人就很難規模化、資本化。

            王彥認為,K12起家的培訓機構很難轉換賽道,資金、人才、業務模式等都是為K12準備的,換賽道意味著資源的大浪費。另外,國內天女散花式存在的作坊式的藝術教育機構,雖然許多投資主體不合規、運作規范差,但將像螞蟻一樣,對那些“上市大象”形成阻擊。

            王彥判斷,資金、人才儲備弱,轉型反應不靈敏的中小型K12機構都會面臨關張的結局,可能僅有小部分大型持牌培訓集團可以跟學校合作,由學校購買它們的服務。“430課程”將是一個重要方向。他認為,由于家長上班不能早接孩子,孩子放學后可以繼續留在學校上素質教育課。以廣東實驗中學為例,其“430課程”中最受歡迎的是英文原版趣味閱讀,由校外老師進校任教。但這種模式肯定不如依托互聯網野蠻生長的K12教育模式掙得多,沒有資本的“加持”,不知能持續多久。

            道阻且長 回歸初心

            此次“雙減”政策代表著國家在教育上的美好初心,希望給孩子們減負、還教育以公。對此,業內在思考、整肅自身的同時,也認為回歸初心道阻且長。

            “中考、高考是現實的存在,如果選拔機制不改,人們怎么可能不追分?開心地去素質教育了,學科知識圖譜達不到,很容易藝術不成,學科也廢了。”王彥說。

            “藝術課納入中考、高考分數等重視藝術教育的措施,目前也引發一定困惑。比如,學校的常規課程設置里,加入哪些藝術門類的相關課程比較合適,應該如何加入相關藝術課程?學生和家長跟風是因為功利心,還是真正為了美育教育的目標提升美學素養而去學?校外藝培機構運營的出發點、師資水、課程內容和教學目標設置等,也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唐文娟說,美育內涵太龐大,藝術門類和專業太多,不可能全部納入課程體系,并且師資力量因地而異,絕大多數地區公立學校現有的師資力量無法滿足美育教育的需要。

            “素質教育推廣存在很多難點,一是社會授課力量的專業不夠,二是也在走向一種功利狀態,考級、加分、升學……家長需要提高認知,不要將藝術功利化,生活中還有別的出口。”王楠說。

            無論如何,目前,“雙減”政策只是走出了第一步,教育如何發展,尤其如何衡好學校教育和校外培訓兩個體系的關系,還需要全社會合力解決。(中國文化報記者 鄭 潔)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雙減 市場 教育投資 退潮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