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隱私會被“刷”走嗎?量子技術為個人信息安全“加密上鎖”

            記者2月17日從合肥高新區了解到,園區企業安徽華典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國內首個量子安全智慧社區系統,近日在合肥市三個住宅小區正式投入使用,量子技術開始護航智慧平安小區建設,為個人信息安全“加密上鎖”。

            我們的隱私會被“刷”走嗎?隨著人臉識別技術逐步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些小區、公寓開始把這種技術運用到進出小區的管理上。不過,有居民對此提出質疑,擔心個人信息泄露。據媒體報道,2021年6月,蘇州市吳中區某大廈物業公司強制要求居民辦理人臉和身份信息錄入,否則將無法出入小區,業主張某認為這侵犯了個人隱私,要求物業提供除刷臉之外的其它驗證方式,但物業拒絕。無奈之下,張某訴至吳中區人民法院。

            人員進出刷臉、比對聲紋、車輛進出識別車牌……隨著智慧平安小區建設,這種“人過留影、車過留牌”模式,大大提升了社區防范和抵御安全風險的能力。據了解,國內為數眾多的住宅小區已經完成智慧平安小區建設,這些小區的機房部署有數據終端盒,居民個人、房屋、車輛信息等靜態數據,人臉識別通行記錄、視頻監控等動態數據均儲存在內,并向所屬公安部門實時上傳。與此同時,保護好刷臉等行為產生的個人信息安全,也頗為迫切。

            那么如何保障居民個人信息安全呢?其中的關鍵是要做好數據儲存和傳輸的加密保護。

            在中國科大支持下,中國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孵化企業——安徽華典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科研團隊經過四年多時間研究,開發出量子安全智慧社區系統,將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和儲存傳輸技術融合在一起,并首次應用于智慧平安小區建設和基層社會治理。

            “相比于傳統的數據加密方式,量子安全技術加密可以應用到數據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控,包括數據生產、存儲、傳輸等環節,能夠從根源上保障居民個人數據信息安全。”華典大數據總經理田寶同介紹,在數據生產存儲過程中,該科研團隊將量子安全數據庫集成至社區數據終端盒,通過量子密鑰充注和量子密碼服務對該設備中的關鍵數據進行量子加密;在數據傳輸過程中,在公安系統中心機房部署量子密鑰服務平臺,與采集終端量子加密芯片構建起量子加密通信信道,對傳輸的數據進行量子加密。

            目前,量子安全智慧社區系統已在時代華庭等三個住宅小區運行了一個多月。“從測試結果來看,傳輸鏈路通暢,數據安全穩定。”田寶同說,“通過量子密鑰對數據進行量子加密,即使受到第三方的攻擊或者終端設備丟失,他人也很難獲得量子密鑰進行解密,從而保證數據安全。”(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量子技術 航小區建設 個人信息安全 臉識別技術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