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代表委員履職這幾年丨全國人大代表谷鳳杰:真正傾聽老百姓的所需、所盼、所愿

            “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所提的建議都是和農民有關的。”在敦化市大石頭鎮三道河子村黨群服務中心門口,全國人大代表谷鳳杰微笑著對記者說。今年56歲的谷鳳杰,是三道河子村黨支部書記,在她的帶領下,三道河子村已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生態村和文明村。

            2018年,谷鳳杰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履職五年來,她深入基層,了解老百姓的所需、所想、所愿,提出了二十多條帶著泥土芬芳和民生溫度的建議,屢次受到熱議。谷鳳杰說:“我會把全國人大代表的榮譽化作力量,帶著老百姓一步步向前走。”

            履職五年 深入基層充分調研

            谷鳳杰還清楚地記得自己第一次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前往北京,她說:“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的孩子,能夠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簡直像做夢一樣。還記得2018年我第一次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在會上發言時,特別特別緊張,都出汗了。我特別珍惜這個榮譽,回到基層后,我把這種榮譽感化作力量,帶著老百姓一步步往前,履行我的使命擔當。”

            履職五年來,谷鳳杰深入基層,通過在田間、地頭、炕頭和老百姓聊天,對老百姓真正的所需之事進行充分調研,一共提出過二三十條建議,經常是受到網友熱議。去年,谷鳳杰提出的《關于對農村常住人口實施全面體檢的建議》,就引發網友強烈關注,僅微博單平臺閱讀量就高達到1.8億次,6000多人次參與討論。她說:“我是從基層走出來的全國人大代表,所以我能夠真正傾聽到老百姓的所需、所盼、所愿,深入了解老百姓的心聲,所以我每年的提案都是經過在田間地頭、在老百姓炕頭充分調研后提出的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東西。去年的提案,就是我在和老百姓聊天時,發現很多人不舍得花錢體檢,有病就在家吃點兒藥片,導致到醫院的時候病情已經很嚴重了,導致很多家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所以我提出了實施全面體檢的建議,把鄉村振興的工作做到方方面面。”

            自己每年的建議都得到了上級部委的回復,谷鳳杰說:“相關部門每年都把我們的建議總結好,然后一步一步地落實好。”

            今年,依舊關注基層所需所愿

            今年,谷鳳杰的目光依舊在基層,關注農民的所需所愿,她說,吉林省委、省政府作出實施“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的決策部署,把“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打造成現代農業標志性工程。她建議提高大型農機補貼推進“秸稈變肉”工程,提高補貼讓百姓都買得起肉牛,加大肉牛保險的力度,為老百姓養牛保駕護航,“我們的秸稈變肉工程不僅不污染環境,還能大大增加農民的收入,所以我同時建議國家給予大力支持,把秸稈變肉這種吉林模式推廣到全國。”

            另外,通過多年來的調研,谷鳳杰還注意到住院難的問題,所以今年她帶來的第二個建議,就是降低醫院的門檻,百姓去醫院體檢時也能夠享受醫保和合作醫療的待遇。她說:“因為去醫院體檢時醫保和合作醫療不報銷,導致很多人都先住院再檢查,這樣真正有病的人沒有床位,所以建議降低醫院門檻,讓所有老百姓在醫院體檢中享受合作醫療和醫保待遇,緩解床位緊缺問題。”

            從貧困村到富裕村

            “這片田里所有的牛,都是我們三道河子村的。”記者和谷鳳杰走在村子里時,一位村民指著田里大片放養的肉牛,驕傲地說。

            其實就在幾年前,三道河子村還很貧窮。這是一個曾經是單純以種地為主的村落,雖然有754公頃土地,但因地勢低洼容易澇,所以十年九不收,村民都比較貧困。要如何帶著村民致富?身為村黨支部書記的谷鳳杰日思夜想。

            通過與全國人大代表交流和實地考察,谷鳳杰發現發展產業是致富的關鍵,因此三道河子村把第一個產業項目定為發展黃牛養殖。谷鳳杰以個人擔保為10多戶村民貸款200多萬元,讓村民們有了實打實的收入,大家紛紛開始養牛。現在的三道河子村,已經有近3000頭肉牛。現在的三道河子村產業很多,肉牛養殖、大地人參種植、鮮食玉米加工、蛋業專業合作社……谷鳳杰說:“我們村的人均收入從八千元到去年的三萬六七,這是保守估計。”

            有了產業,下一步就是吸引人才,谷鳳杰以身作則,力勸在廣州工作的女兒女婿回到家鄉創業,2021年,她的女兒女婿回到三道河子村建起了玉米鮮食加工廠。下一步,谷鳳杰打算在三道河子村打造自己的123產融合發展,秸稈變肉養牛,用牛糞轉化成蚯蚓糞做無公害產品,養殖蛋雞,還有鮮食玉米加工廠,把所有鏈條融合在一起。她說:“我們希望未來可以把返鄉創業大學生吸引過來,讓他們看到農村也有廣闊天地,需要他們來大展拳腳。”

            留在家鄉是愛家鄉的情懷

            谷鳳杰毫無疑問是一位雷厲風行的女強人,多年來卻始終扎根在農村,她說,是因為自己有濃烈的愛家鄉的情懷。

            谷鳳杰是土生土長的三道河子村人,從小身體不好的她得到了很多村民們的照顧,所以對農村一直有割舍不掉的感情。但讓她真正扎根到鄉村,帶著村民們共同致富的原因,還要從2010年,谷鳳杰的愛人、三道河子村村書記丁志華倒在工作崗位上說起,谷鳳杰說:“2010年5月29日,我愛人突發心臟病,倒在了工作崗位上。他去世的時候正好是芒種,在農村有‘早種一天早收十天’的說法,但是全村的村民全部停產了三天,幫我料理我愛人的后事。我還記得老百姓一邊哭一邊跟我說,丁書記走了,你可能不能走啊!但是當時我愛人沒了,孩子還小,還有四位老人要照顧,我怎么管這個村?村里、鎮里的領導都找我談話,后來我們決定讓村里全體黨員選舉,算上我一個16位黨員,我得了15票,只有我自己沒選自己。看著他們期盼的眼神,我當時就哭了,知道自己不能不管他們。”

            履職五年來,谷鳳杰積極建言獻策,傳播兩會聲音,助力吉林振興,在履職過程中,她充分體會到吉林省的各方政策都是向農村、農業、農民傾斜的,“咱們吉林省率先把支持大學生返鄉創業、農村123產如何發展等政策落地落實,讓農民更有奔頭。”

            未來,谷鳳杰說自己仍然一如既往在田間地頭,和老百姓心心相連,真正能看到老百姓所想所盼所愿,“在吉林省鄉村振興的步伐中,我也要貢獻更大的力量,把吉林的好宣傳出去,把其他好的東西帶回吉林,讓我們發展更好。”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殷維 文/圖

            攝影 馬瑞

            關鍵詞: 全國人大代表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