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戰疫“小吉”進入通源方艙醫院參加工作

            3月15日17時許,長春市通源方艙醫院順利收治了首批病人。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130名醫護人員經過緊急“戰備”后,積極“迎戰”。與時間賽跑,與病毒較量,全力以赴開展對患者的救治工作。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此次進駐通源方艙醫療隊,選派的都是身經百戰的醫護人員,接診患者、評估病情、針對患者出現的癥狀做出相應處理,解答患者的問題等,緊張有序。

            在緊張忙碌的醫護人員隊伍中,有一群特殊的身影讓患者們投來新奇的目光,也讓他們在時常焦慮的隔離治療過程中增添了很多快慰。

            由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學院康冰高級工程師帶領的研發團隊,集中針對“獵戶星空”遞送機器人進行了包括移動底盤、控制系統和功能拓展等全方位的升級,將之改造成為了可供方艙醫院使用的病房智能服務機器人。

            “小吉”機器人投入戰疫工作

            據了解,該型機器人此次在吉林省疫情期間有關方艙醫院的應用,是國內同類型機器人在疫情防控工作和服務中的首次。因該項目是由吉林大學科研團隊所研發,醫護人員和患者親切地將“他們”稱呼為“小吉”。

            “小吉”的使用,有效提高了病患救治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了防疫安全保障,降低了臨床醫護人員的交叉感染風險。

            與同類型機器人一樣,“小吉”可以真正實現“無接觸式”的送餐、送藥,具備完成各項工作的提醒功能。不同的是,“他們”還具備一定的環境感知能力,可以隨時接受醫護人員的調配,迅速有效地完成指令,實現醫護人員互相及與患者之間的視頻連線溝通。其互動和學習功能也非常強大,對于患者而言,“他們”還是名副其實的防疫知識“百事通”。工程師們向其輸入了大量的知識數據,可以對患者的提問應答自如,隨時隨地進行防疫知識教育和傳播。

            據介紹,經過進一步測試和升級后的“小吉”還有一項特別重要的功能,即可以根據具體樓宇結構、空間環境的不同,實現巡航配送消毒液和自動消殺,將大大減輕醫護和服務人員的工作量。

            在通源方艙醫院首批投入使用的智能服務機器人有12套,隨著全省及長春市方艙醫院防控工作量的增加,將陸續備產500套機器人,可以根據需要隨時應征入艙工作。

            疫情防控離不開醫護人員的辛勤奉獻,在全民抗疫的時代,吉林大學和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利用智能信息技術為抗疫助力,為保衛健康固牢每一道防線。

            中國吉林網吉刻APP記者 越明 馬瑞

            圖片由醫院提供

            關鍵詞: 醫護人員 方艙醫院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