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本報關于“它經濟”的報道引起了眾多讀者的關注。一些讀者認為:健康的萌寵令人愛不釋手,但它們到了老弱病殘階段,會給主人帶來“寵物的醫療保障”等很多現實問題。遺棄寵物現象,還可能會引發防疫隱患等社會問題。
記者采訪了一些飼養寵物多年的市民了解到,生病或者受傷寵物的醫療費用的確讓他們感到“壓力山大”。市民劉先生養的折耳貓已進入“貓生”的中老年階段,腎病日益嚴重,治療費用清單包括:口服腎藥每周花費近百元,每周到寵物醫院進行皮下補液兩次、花費200多元,每半年進行一次活體干細胞治療、花費6000多元。此外,他每年還要支出數千元購買補充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種寵物保健品。“普通工薪族養寵物真不容易,全家人省吃儉用就是不能眼睜睜看它病死。只要貓寶貝活著,一切都有意義。”他的話反映了那些對患病寵物仍珍視的主人的心聲。
記者調查發現,寵物醫療周期長、費用高的問題被很多寵物主人詬病。本市一些知名寵物醫療機構專業人士坦言:很多寵物醫院確實面對寵物發病率高、病況復雜、難以根治的局限。其中寵物藥品是治療關鍵。由于我國寵物行業發展起步晚,國內缺少高效的寵物專用藥,現階段有相當比例的寵物藥品依賴高價進口。業內曾出現過少數寵物醫療機構違規使用價格相對較低、沒有批號的進口仿制藥的案例,類似動物版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劇情。目前隨著監管部門的嚴控,很多不規范的現象已得到遏制。同時,國產優質正規的寵物藥品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有望逐漸降低藥品價格。管理部門也在加強對獸醫執業行為的管理,規范寵物醫院用藥信息的記錄,保障用藥的可追溯性以及安全合法性。目前本市一些寵物醫療機構還和保險公司嘗試推出寵物醫療保險,每年花費數百元的保費,在寵物治療屬于投保范圍的病癥時可獲得一定的保險補償。
但是不可否認,仍有相當數量的寵物主人直接將老弱病殘的它們拋棄。據悉,本市多個流浪小動物救助站每年都會收到一定數量的流浪貓狗。盡管有一些愛心企業為救助站和社會公益組織捐助貓糧狗糧,但是對于長期飼養病患寵物都難以持久。不少被遺棄的病患寵物死在戶外,也帶來了如何防范傳染疫情、無害化處理等問題。(本報記者 劉英潮)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