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送暖,萬物復蘇。人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或在門前賞花、或去公園春游,紛紛享受著美麗環境帶來的歡愉。自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本市持續強化各項城市環境衛生作業,不斷提升環衛管理制度化、作業機械化和考核智能化水平。一個潔凈而美麗的津城,為廣大市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利,也獲得了無數外地游客的好評。
五年來,本市以市容環境綜合整治為抓手,持續開展環境衛生清整活動。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市城市管理委每年春季集中開展為期40天的市容環境“大清洗、大清整、大掃除”活動,重點對保障路線、交通樞紐、商業街區、景點周邊、公園廣場等區域的環境衛生集中清整,同時持續強化對公共廁所、果皮箱等各類環衛設施的保潔消殺,全方位打造干凈整潔的城市環境。通過集中環境衛生清整活動,實現4100余條城市道路清掃保潔作業覆蓋率和2700余條可機掃水洗道路機械化作業率的兩個100%,實現1500余座環衛公廁和2600余座社會公廁保潔消殺全覆蓋,有效提升了城市的凈化水平。
良好的衛生環境離不開廣大環衛工人的辛勤奉獻,河北區環衛工人徐文華就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寧愿一人臟,換來萬家凈”,無論嚴寒酷暑、不管春夏秋冬,他數十年如一日奮戰在道路掃保一線,用掃帚美容街區、用腳步丈量整潔,以一抹“環衛橙”渲染城市的美麗。他還把數十年的掃保工作經驗有效提煉,系統總結出“找、傳、撿、巡、帶、暖”的道路掃保檢查管理“六字訣”,并得到推廣,為我市道路環境干凈整潔程度的提升做出貢獻。
五年來,科學化手段的全覆蓋,讓本市環衛工作的檢查考核工作落實得更精準。
本市強化道路的“以克論凈”考核,組織制定了《天津市城市道路以克論凈檢測考核實施辦法》,確定了道路殘塵達標標準,實現了環衛檢查考核從直觀檢查向量化檢測轉變。從2017年1月起,我市正式組織對全市16區開展道路“以克論凈”考核全覆蓋,年平均考核道路7500余條次,檢測點位5.3萬余個,道路考核達標率由2017年初的41%穩步提升至2021年底的80%以上,有效管控了道路揚塵。
此外,過去的五年,本市建立了環衛機掃水洗監控系統,通過GPS對全市機掃水洗車輛進行監控統計,利用信息化手段全方位考核各區車輛出動情況、運行軌跡和可機掃水洗道路作業情況。
廁所軟硬件的質變,更為廣大市民所稱道。按照統一部署,為全面提高公共廁所服務管理質量,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市城市管理委以提品質、強管理、樹形象為目標,深入開展廁所革命,制定公廁管理服務標準,搭建了‘天津公廁云平臺’,使我市公廁標準化作業、人性化服務和智能化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市城市管理委環衛處處長焦春寶介紹說:“五年來,我們持續深化廁所革命,開發了‘天津公廁App’、小程序,‘找公廁’功能在‘津心辦’成功上線,讓市民可以像找共享單車一樣查找公廁位置。同時,二類和二類以上環衛公廁全部配備了手紙和洗手液,110余座公廁試點安裝了人臉識別取紙裝置、40余座公廁試點提供免費WiFi,如廁的便捷和品質大幅改觀。”(本報記者 張家民)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