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同心“戰疫”第一線丨公主嶺方艙醫院休艙的背后是吉大二院抗疫人的“團隊復出”

            吉林抗疫,好消息不斷!

            4月13日,公主嶺方艙醫院實現休艙,這也標志著長春抗疫又一階段性勝利。

            時間撥回到3月中旬,當新冠疫情開始在長春肆虐,作為醫務工作者,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義無反顧擔起抗御病毒,守護長春人民健康的重責。3月21日,命令傳來,讓吉大二院接管公主嶺462醫院組建方艙醫院。

            在院黨委書記柳克祥、院長秦彥國的正確領導下,殷艷玲副院長以及院長助理潘振祥主導協調下,48小時內完成了從無到有的方艙醫院改造。在領隊吳敏飛副院長及醫療領隊王珺楠主任帶領下完成臨時黨支部建設,并完全實現自主管理并形成感控、醫療、護理、后勤互相支撐互相配合的管理團隊。在采訪中,中國吉林網了解到,吉大二院公主嶺方艙醫院的醫療團隊包含了多學科精干力量,其中博士生導師3人,教授、副教授12人。

            醫療隊剛到462醫院時,那里并不符合收治新冠病人的條件,隊員們連夜奮戰,僅用了48小時,迅速對醫院進行改建,完成三區兩通道,建立了一個能夠收治大容量新冠病人的方艙醫院。為了高效的工作,醫療隊根據實際情況建立組織架構,安排布置每人分工,建立方艙內多學科聯合會診(MDT)團隊和重癥患者遠程會診流程。

            醫療管理 層級遞進

            在實際工作中,公主嶺方艙醫院的吉大二院醫療團隊實行“首診負責制”原則,就是有患者被收治入院時,值班醫生在一樓住院處認真甄別,尤其是老年人如果合并基礎疾病則統一收治在6樓病區。

            根據領隊王珺楠的介紹,在公主嶺放艙醫院工作期間,整個醫療隊始終都在執行“定位責任,醫護固定專組”的工作模式,就是將醫療隊分為七個固定醫療護理組,每組分管一療區(即一個樓層)。每組設1名醫療組組長、1名護理組組長。“這種工作模式的優點就是每組醫生、護士固定,能夠快速融合形成一個戰斗單元,負責常規管理病人。同時,我們還建立醫護小組微信群,艙內外人員隨時信息溝通,醫患之間熟悉便于管理,比如遇到些特殊患者合并基礎疾病或其他特殊疾病等,能夠做出快速采取應對措施。”

            MDT協作,會診疑難病人

            公主嶺方艙醫院的吉大二院醫療團隊,成員幾乎涵蓋醫院各個學科,遇到各種疑難癥狀病人均由當班醫生發至醫生微信群內,由相關學科人員專業會診,給予合理的治療意見,并指導轉運至相關醫院。

            在采訪中,中國吉林網記者了解到了很多關于公主嶺方艙醫院“會診”治療的案例: 3月28日,68歲的張大爺入院后突然心絞痛發作,患者自述曾進行支架介入治療,但這次來得匆忙沒有攜帶相關藥物。當時患者由于沒有家屬陪同特別緊張,值班醫生李沫、郭麗新立即上報領隊王珺楠教授,立刻組織心內科武軍鐸醫生會診,馬上安排做心電圖檢查、查心肌酶學等排除是否有心肌梗死,讓患者平臥,給予吸氧安撫其緊張情緒,并立即給患者送去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藥物。經過緊急處理,患心絞痛者癥狀逐漸緩解。由于方艙內條件有限,反復發作的心絞痛很容易演變為心肌梗死而危及生命!領隊王珺楠連夜聯系轉運指揮部,轉運至對應救治醫院,讓病人轉危為安。

            3月27日中午,正在值班的眼科曹金峰醫生聽護士報告,說11樓患者張女士牙痛,想吃止疼藥。曹醫生心細如發,并沒有立即給患者發放止疼藥物,立即去查看患者。他發現患者左眼眼瞼和面部紅腫,眼鼻交界處也有腫脹,觸及有明顯觸痛。曹醫生憑多年臨床經驗,考慮是淚囊炎合并感染,為了進一步確診立即聯系艙內CT室進行檢查,CT影像顯示發現眼瞼炎性腫脹,鼻淚管阻塞發炎并延續到淚囊。診斷為急性淚囊炎、眶隔前蜂窩織炎。經MDT團隊會診后給予抗生素治療。這個患者如果只吃止疼藥物,其炎癥會進一步發展,可能會影響視力甚至導致顱內感染,后果不堪設想!曹醫生的精湛醫術在艙內得到淋漓盡致地體現!

            根據相關介紹,艙內有心絞痛反復發作、高血壓、眼眶前蜂窩織炎、蕁麻疹、濕疹、血液病、腫瘤等相關病人,相關會診累計50余次,并指導轉運12人次。

            設置白班,規范出院流程

            為了更好的為患者服務,公主嶺方艙醫院的醫療隊還特意規范出院流程,設計出符合具有本方艙特色的簡化出院流程圖,方便快捷。此外還設置長白班制度,其工作主要是“上聯指揮部下接醫療組”,起到信息中轉站的作用。

            其優勢是打通出院信息不暢的堵點,減少病人滯留病房的時間;減少社區人員等候的時間,節省防疫各環節人力資源和時間;為需要轉診的患者直接聯系指揮部,減少中間環節

            加強生活管理,醫患結合

            醫療隊還根據公主嶺方艙醫院自身的“特點”,加強了對患者的生活管理。“公主嶺放艙醫院不同于其他方艙。很多方艙醫院都是平層,相對比較容易管理。公主嶺方艙醫院是一棟樓宇,共有8層樓,每個樓層25個房間左右,平均每個樓層70個患者。每個樓層和房間處于相對獨立的空間,醫務人員往往需要奔波于各樓層、各房間。

            只靠醫務人員管理,顯然有些“人員不足”。在這種情況下,領隊吳敏飛副院長、醫療領隊王珺楠按照既定的‘堅決杜絕串樓層,非必需不離病室’管理方針,開始籌劃層次化管理模式,即實行層長、區長負責制,并制定相關工作流程,實現最大程度患者自主生活管理。

            “實際工作中,我們按照分層管理,為了便于管理特地設立了樓長、層長和區長,層層輻射,力求聯系到每一個人。

            我們按照分層管理,采取自主原則實行層長—區長制。在入院時我們通過問卷星了解患者基本資料,遴選出目標志愿者主要是黨員、干部、學生以及曾在抗疫一線工作過的人員,由各醫療組長與其溝通后填寫志愿者申請表。”

            根據中國吉林網了解,樓層長,區長每天負責發放三餐,此外還幫助收集相關患者信息,組織樓層內的消殺,收拾各種垃圾等等,成為醫務人員和患者之間溝通的重要紐帶。

            “方艙內隨處可見志愿者的身影,自發打掃衛生的阿姨、電力障礙時挺身而出的電工師傅、幫助維修電腦的工人等等,在醫療隊遇到困難時總能挺身而出,個個身懷絕技,在方艙內大顯身手!志愿者有的出院了,但他們會把接力棒交給下一任!”公主嶺方艙醫院的醫務人員這樣說。

            為了表示對他們深深的敬意,醫療隊隊員朱文靜老師專門為志愿者設計了精美的志愿者紀念證書(電子版)。其實證書只是一種記憶,記錄曾經奮斗過的歷程。

            信息管理 設計創新

            原有系統,就地取材

            根據醫療團隊了解,其他方艙醫院對接長春市中心醫院系統,但他們從安裝到使用至少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因此院領導和領隊決定就地取材,使用462醫院原坐標系統作為方艙信息管理系統。

            設置住院信息處(護士兼)、醫生工作站、護理工作站、藥劑科、檢驗科、電診科等相關模塊,分別由專人學習錄制培訓視頻發至工作群內,僅1天全員掌握信息系統使用,為方艙醫院信息流暢辦公奠定基礎。

            從接管公主嶺方艙醫院到如今的休艙,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的醫務工作者并肩作戰20多天,雖然工作非常辛苦 ,隊員們需要每天往返長春和公主嶺之間,通勤時間長,很多隊員都是連續10小時不能吃飯、不能喝水,但每當看到患者出院時開心的笑臉,大家都覺得非常欣慰,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休艙了,我們接到上級的命令是原地休整。回想起這些天大家的工作,確實很累很苦,但也很值得!”公主嶺方艙醫院的工作人員這樣對中國吉林網記者說。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于洋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關鍵詞: 方艙醫院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