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地評線】飛天網評:用“建設之筆”繪就鄉村和美新畫卷


            (相關資料圖)

            鳥語花香、流水潺潺、產業興旺的鄉村,是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日前發布的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要求加強村莊規劃建設、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持續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為鄉村建設指明了方向路徑。

            用“規劃之筆”描摹鄉村希望底色。建設什么樣的鄉村、怎樣去建設,要有長遠科學的規劃。既要瞄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也要結合各地的資源稟賦與歷史沿革,做好村莊建設規劃。中國有廣袤的農村地區,點多面廣,自然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迥異,各地要堅持縣域統籌,支持有條件有需求的村莊分區分類編制村莊規劃,合理確定村莊布局和建設邊界。尤其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嚴禁違背農民意愿撤并村莊、搞大社區,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樓亭廊“堆盆景”,要立足鄉土特征、地域特點和民族特色,做到因地制宜,才能提升村莊風貌,留住鄉韻鄉愁。各地既要做好科學規劃,也要認真落實規劃,要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切忌走過場、搞形式,把鄉村規劃當成一張廢紙。

            用“治理之筆”勾勒鄉村環境亮色。農民要富,農村要美。近年來,各地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力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全力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品質。聚焦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等方面,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此基礎上,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作出了更詳實的安排部署。從持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到鞏固農村戶廁問題摸排整改成果,從加強農村公廁建設維護,到分類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從推動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到持續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等,為各地優化人居環境和提升生活品質注入了新動力。

            用“提升之筆”點染鄉村設施本色。加強鄉村基礎設施是全面改善農村面貌、建設現代化農村的重要物質基礎。經過持續的投入和統籌城鄉建設,廣大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有了根本性的改變和提升,但與城市相比,與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要求相比,還存在巨大差距。對此,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作出了具體安排。從農村公路養護和安全管理,到農村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和小型供水工程標準化改造,從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到農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從數字鄉村發展行動,到村莊公共基礎設施管護,農村應急管理基礎能力建設,到重點領域風險隱患治理等,需要各地持續加大資金投入,持續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

            用“服務之筆”描繪鄉村幸福成色。改善農村公共服務是改善農村生活、促進農村發展的重要基礎保障,是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動力引擎。我們不僅要強化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也要注重各類設施的管護和維護,更要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更加全面的公共服務。從推動基本公共服務資源下沉,到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從推進醫療衛生資源縣域統籌,到推進鄉村醫生隊伍專業化規范化,從提高農村傳染病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到加強農村老幼病殘孕等重點人群醫療保障,從確保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應保盡保”,從深化農村社會工作服務,到實施農村婦女素質提升計劃等,要著力加強薄弱環節,加快防疫、養老、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李萍)

            來源:中國甘肅網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基礎設施 農村人居環境 基本公共服務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