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林燕云:勤學苦練出精品 深耕潮劇 “女小生”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豪 詹淑真

            圖/受訪者提供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臺上,李商隱在風燭殘年邂逅師兄,唱腔悠揚婉轉,聲聲泣淚,演繹與師兄冰釋前嫌的愴然之情。投足舉手之間,盡顯風骨。臺下觀眾仿佛穿越到了唐朝,情感愴然,感同身受。到精彩處,掌聲四起。待到一劇落幕,仍沉浸在劇中人物情感之中。

            在一腔一唱中,以潮劇的形式演繹李商隱的故事,將劇中人的情緒傳達得淋漓盡致。李商隱的表演者,正是來自廣東潮劇院的林燕云。憑借著出色的表演,2019年,她在第29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競演中,一舉拿下“梅花獎”,成為時隔12年后再一次獲得該項榮譽的潮劇藝人。

            多年來,林燕云深耕“女小生”行當,在諸多潮劇表演中成績斐然,憑借精湛的唱念做舞及鮮明的表演特色得到觀眾和藝術大家們的認可與好評。

            勤學苦練基本功

            “懵懵懂懂就進了潮劇的門。”林燕云這么形容自己與潮劇的結緣。從小喜歡唱跳的她,在中小學時表演和音樂天賦就初步顯露。上世紀九十年代報考汕頭戲曲學校的時候,林燕云并不太了解潮劇,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沒想到就考上了。

            在汕頭戲曲學校上學的日子并沒有想象中輕松。經常每天早上五點半就要起來練功,練壓腿、抖扇子、翻跟斗、訓聲腔等一系列基本功。正如老師們經常掛在嘴邊說的話,“吃不了苦就干不了這行。”

            對她印象最深刻的是為了排練畢業大戲《岳云》,整個團隊整整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排練。武戲啟蒙老師鄭福基非常嚴格,要求每個人都練好基本功才能上臺表演。當時林燕云主演岳云一角,“岳云要上戰場,他會拎著兩個錘去打敵人。”為了練好拎錘打敵人這個動作,要訓練一系列“耍錘花”的技巧。“耍錘花”的時候,經常右手把錘拋上去,轉身再用左手去接。錘子的桿子是木質做的,掉下來經常會打到手,偶爾還會砸到頭,甚至是背。這一系列動作經常會讓身體受傷,紫一塊青一塊都是正常的。

            有一次林燕云在演出前練功時,照例將錘花往上一拋,剛好燈控在調節燈光,燈有些耀眼,“錘頭往上一拋,我就懵了,也不知道拋到哪兒。錘子掉下來的時候直接打到鼻子上,當場就流血了。”哪怕是這樣,林燕云還是堅持上臺,一直到演出結束。正如老師一直告訴她,“你要演這個戲,就一定要吃得了苦頭。藝術就是這樣的,沒有捷徑可走。”

            如今,林燕云依舊十分懷念在汕頭戲曲學校學習的日子。在那里讀書的五年,她接受系統的課程訓練,為日后演出一個又一個精彩的角色奠定扎實基礎。

            專業深耕“女小生”

            “小生”是潮劇里一個行當,主要扮演青年男子。行當的選擇要綜合考慮長相、身高、體型、性格等多種要素,對人的素質同角色要求進行配對。林燕云多年來深耕“女小生”這一行當,她既會“文”又會“武”,銀錘、銀槍、劍法、刀法等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她所飾演的小生扮相俊美,剛柔并濟,富有氣質。曾在《目蓮救母》飾目蓮、《梁祝》飾梁山伯、《占花魁》飾秦鐘等。

            她用女性的視角去觀察男性,用女性的細膩感性去體驗男性,用女性的柔中帶剛去塑造男性。她的扮相,英俊瀟灑秀氣不失硬朗。她的臺風,沉穩大方柔婉中藏著剛健,簡樸中透著俊朗。2019年,她更是憑借著潮劇《李商隱》一舉拿下中國戲曲表演藝術最高獎——梅花獎。

            潮劇《李商隱》改編自越劇《雙飛翼》,以濃墨抒寫李商隱與王云雁忠貞不渝的愛情,以及李商隱與師兄令狐绹因價值觀迥異,最終走向兩條不同道路的心路歷程。林燕云在劇中擔任主演“李商隱”。在拿到劇本前,她翻閱大量關于李商隱的詩句和資料,了解人物的生平,反復揣摩主角的內心世界。每次排練時,她深陷在人物的情緒與狀態中,借助眼神、姿態、動作等,試圖讓李商隱“活”在舞臺上。

            杏花林中,高中進士的李商隱與王茂元之女王云雁一見鐘情,林燕云需要通過舉手投足間,向觀眾傳遞到兩人相戀相愛的甜蜜深情;李商隱與師兄令狐绹因觀念不同,雙方產生矛盾沖突時,又要借助身段與聲腔的張力展示種義薄云天的文人形象。

            對林燕云來說,飾演“李商隱”這個角色,備受挑戰。李商隱在這個劇中有六場戲,戲份非常重。此外,整個戲的矛盾沖突十分強烈,既有李商隱對愛情的忠貞不渝,也有他在仕途上的不得志,更有他作為一名文人的至情至真。“這部戲不同于以往歷史大戲的‘大奸大惡’,劇情充滿詩情畫意與浪漫情懷,且情節絲絲入扣,著重人物內心的刻畫,以唱動人、以情感人,對演員舞臺表現力的要求很高。”

            詩意的語言、靈動的唱腔、細膩的表演和精致的舞美,讓潮劇《李商隱》在南寧的梅花獎競演現場上便收獲滿堂喝彩。“戲是磨合出來的,每一次排練都需要整個團隊的配合。”林燕云說。

            融合創新出精品

            今年10月,林燕云主演的新編歷史潮劇《繡虎》榮獲第三十五屆田漢戲劇獎劇目獎榜首。該劇是潮汕地區在田漢劇目獎項上實現零的突破。《繡虎》的成功,離不開潮劇的創新再編。

            近年來,廣東潮劇院一直致力于潮劇的創新再編,《百姓之子》《紅軍阿姆》《秘密交通站》等潮劇新品接連不斷,吸引更多人喜歡上這朵“南國鮮花”。 “前輩們給我們留下了很寶貴的潮劇藝術精髓,我們要走好守正創新的路,用責任和擔當,做好傳承,保護工作。在這樣的基礎上,也要敢于進行融合創新。”林燕云說。

            去年,潮劇著名藝術家姚璇秋入選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成為廣東省獲得該殊榮的第一人,還被中國戲曲學院聘為榮譽教授。今年,中國戲曲學院開設有史以來第一個潮劇本科班,和廣東潮劇院聯合培養潮劇高學歷人才,展示國家對潮劇發展的高度重視。

            “惠民劇場的票經常一放出去,很快就沒了。”林燕云非常高興看到這種新的變化,“年輕人的面孔也越來越多了,演出結束后,經常會有很多年輕人上臺,要與我合照。”她說,如果想要了解潮劇,一定要走進劇場。“在現場,從服裝、妝容、舞美到唱腔,能夠予人以視覺、聽覺上的享受,是一種全方位的呈現。”

            “潮劇是優秀的文化藝術,也是連接海內外僑胞的精神紐帶。只要有潮人的地方就會有潮劇。”林燕云說,希望接下來能夠打造一批有“思想性、文化性、藝術性、鑒賞性”的精品力作,讓潮劇與時代接軌,與年輕人接軌,在更大的藝術舞臺上得到綻放。

            人物簡介:林燕云,女小生,國家一級演員,廣東潮劇院一團副團長。第29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廣東特支計劃”青年文化英才,廣東省第十一次黨代會黨代表,汕頭市第十一次黨代會黨代表,汕頭市五一勞動獎章,汕頭市宣傳文化名家,第四屆“中國戲曲紅梅花”稱號獲得者,廣東省戲劇演藝大賽第三、四、五、六屆“金獎”,第十屆廣東省“新世紀之星”,第三屆廣東省曲藝大賽“表演一等獎”,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獲“特別貢獻者”稱號和“十佳舞臺新秀獎”。

            一句話:潮劇是連接海內外僑胞的精神紐帶,我希望接下來努力讓潮劇與時代接軌,與年輕人接軌,在更大的藝術舞臺上得到綻放。

            關鍵詞: 勤學苦練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