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晚深圳的新聞發布會,與過往相比有點特殊。用了很長一段時間,專門圍繞這一個關鍵詞——“助企紓困”。
原因在于,其一,目前深圳全市疫情形勢已經總體可控,每日新增陽性病例數穩步下降。
因此才有了第二個原因,便是當下除了疫情防控,最迫切的是要解決企業面臨的各種問題,這不僅是深圳經濟發展的關鍵,還事關全國的經濟發展大局,甚至影響全球經濟。
深圳是GDP總量超3萬億元的頭部城市,外貿總額超過3.5萬億元的世界節點,深圳企業更是不少產業鏈供應鏈的核心一環。“助企紓困”有必要成為這場發布會的“重頭戲”。
那么當下企業面臨最難的問題是什么?發布會透露,企業向政府反映的訴求和問題中,80%以上集中在成本增加,現金承壓等方面。
上與國家政策銜接
下與企業需求對接
如何精準解決企業訴求和問題?發布會上,深圳市發改委和工信局一把手同時出現,明確了這幾點信息,一定程度上給企業吃下了“定心丸”:減稅降費、“頂格”減免。
發布會上發改委主任郭子平提到:“對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按照50%的稅額,減征‘六稅兩費’,在全市權限范圍內‘頂格減免’符合條件的困難企業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
還提到,在降低經營成本上,國企將為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減免租金3-6個月。
深圳的這些舉措可以說是動作快、優惠實、力度大。比如頂格減免意味著直接減一半的稅額,而動作快一方面體現在全面貫徹國家加大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另一方面也在精準迅速對接企業需求。
3月以來,財政部、稅務總局多次發文,支持小微企業和制造業等行業發展,提振市場主體信心。
就在發布會開的當天,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公告2022年第14號文,要進一步加大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政策實施力度,其中特別利好“制造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這些都是深圳的優勢行業。
前不久兩大部門發布的第13號文,也是關于進一步實施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公告。從國家部署到市的落實,都在盡可能為企業雪中送炭、排憂解難。
即將出臺助企紓困“30條”
措施覆蓋多個方面
此外,在緩繳社保上,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可以申請緩繳失業保險費和工傷保險費,階段性降低企業生育保險費率至職工工資總額的0.45%;在獲得信貸上,鼓勵銀行推出抗疫貸、復工貸等系列線上純信用金融產品,開設因疫情受困企業融資的綠色通道。
可見,這些都是根據深圳當下實際情況推出的系列舉措。郭子平還透露,接下來深圳將出臺培育壯大市場主體的30條措施,催生壯大繁榮各類市場主體。
普惠性幫扶+精準幫扶
充分考慮行業特殊性
發布會上釋放的信息,突出了助企紓困的“救急和救難”:既對全部市場主體實施普惠性幫扶,又針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工業制造、餐飲、批發零售、文體旅游、交通和物流等市場主體開展精準幫扶。
郭子平介紹,比如針對當前文體旅游業,服務暫停、旅行社經營困難,提出暫退旅行社全部質保金,支持提供文體旅游產品和服務的企業,承接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業務。
再比如針對當前深港跨境運輸模式調整后,物流成本的上升,提出對深港跨境鐵路水路物流的費用進行補貼。
助企紓困措施的核心
是打造更好的“營商環境”
實際上,關注深圳經濟發展的人可能注意到了,發布會上透露的這些紓困措施,其實不少是深圳過往的經驗延續和更新而來。
經過與新冠疫情兩年多的奮戰,深圳早已總結出了一套打法。這套打法應對疫情新變化不斷更新完善。在不同階段,助企紓困措施的共同核心,都是要打造更好的“營商環境”,通過好的環境來助力企業不斷增強抗風險能力。
因此,深圳的政策重點是保護好市場主體,特別是保護好風險抵抗能力相對薄弱的中小企業和個體商戶,只要市場主體不退出,那么疫情的暫時性傷害就不會演變成永久性傷害。
短期干擾不影響中長期趨勢。深圳的這些措施,既是解決當下企業難題的關鍵,也是面向未來,企業謀發展、經濟謀長遠的做法。
正如發布會還透露,深圳還將以放寬市場準入為抓手,著力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深入推進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的200條措施,全面落實好國家授予深圳先行示范區放寬市場準入24條措施,在電子元器件和集成電路、海陸空無人體系等多方面提出放寬市場準入限制,提供配套支撐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將讓企業充分享受政策紅利。
助企紓困措施的本質
也是民生服務措施
從一定程度上來看,產業政策也是民生政策,“穩增長”與“惠民生”牢不可分。
例如,在醫療器械和生物醫藥臨床應用、養老托幼方面也放寬市場準入限制,這些同樣事關民生;再比如實施“一企一策”“一廠一案”,有序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極大程度解決了就業問題……
還值得一提的是,從此輪疫情深圳對企業的表現來看,做法“硬核”、服務“貼心”。例如,發布會上還特別提到了“加強企業信用修復”: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無法按時辦理相關證照及行政審批事項,深圳將幫助企業開展信用修復,確保企業誠信守法經營。
如果說防控疫情,是深圳這個口岸城市、外貿大市要守好關口、擋住病毒責無旁貸的使命;那么助企紓困,同樣也是深圳為全國、全球穩住經濟必須承擔的責任。
深圳早已融入全球經貿格局中,也早已是產業鏈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環,牽一發動全身,因此不論是助企紓困的措施,還是整體的經濟發展,都對全國全球經濟意義重大。
深圳被賦予了意義,也將一切重新定義。因為這里是深圳,從不會因為疫情而停下前進的步伐,所有在這里煥發活力的企業,所有扎根于此的人們,都堅定地相信,只要在深圳,春天的故事便總會續寫。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