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廣東:以“雙碳”為牽引促綠色轉型

            綠建未來·2022科學綠化看廣東暨廣東“雙碳”達標先鋒戰略研討會啟動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澤云 林曦 孫晶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何奔

            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持續強化生態文明建設,著力打造美麗中國的廣東樣板。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綠色日益成為廣東經濟的基底色,各行各業爭做“雙碳”達標先鋒。為進一步傳播廣東“科學綠化”和“雙碳”發展優秀做法,促進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廣東建設。6月8日,由廣東省林業局、羊城晚報報業集團、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綠建未來·2022科學綠化看廣東暨廣東“雙碳”達標先鋒戰略研討會在廣州羊城創意產業園舉行。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克復,廣東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陳俊光,羊城晚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杜傳貴,羊城晚報報業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編輯林海利,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永強,以及來自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廣州市工信局、中石化廣東石油分公司、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華南理工大學、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廣東省汽車流通協會等單位有關部門負責人、學者、協會代表出席了本次會議。

            “最綠”省份 廣東科學綠化提質增速

            “十四五”期間,是實現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今年,廣東已經將“統籌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列入2022年廣東省十大重點工作之一。

            羊城晚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杜傳貴在致辭中表示,廣東是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范區兩大國家戰略所在地,是我國參與全球競爭的排頭兵,必然要在實現“雙碳”目標上走在全國前列,并以“雙碳”為牽引,帶動廣東生態環境邁上新臺階、綠色產業升級發展。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最大的碳儲庫。會上,廣東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陳俊光指出,目前,全省的林地面積達到1.63億畝,森林覆蓋率達到了58.74%,森林蓄積量達到了6.24億立方米。目前,廣東縣級以上的自然保護地達到了1359個,已成功創建了11個國家森林,24個國家森林縣城,基本建成了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

            作為全國最“綠”省份之一,廣東正主動謀劃科學綠化以推動林業“雙碳”行動大發展。陳俊光表示,下一步,省林業局還將繼續高標準推進綠美廣東大行動,不斷完善林業碳匯市場建設,逐步擴大碳排放權交易,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綠了,產業也跟著“綠”起來了。根據相關規劃,到2025年,廣東的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用地結構將更加優化,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基本建成。

            研討會上,來自產業協會、專家學者、企業大咖就廣東科學綠化高質量發展、碳交易賬戶建設和低碳交通出行領域等話題,多維度交換觀點、建言獻策。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制漿造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原主任陳克復看來,“雙碳”目標能夠帶來新投資、新技術、新產業、新交通、新能源等新的發展方式,是深刻推動經濟和社會進步,實現經濟、能源、環境、氣候共贏和可持續發展的國家大事。他建議,要實現科學減碳,重點是聚焦能源電力、交通運輸及制造業三大行業發力。

            其中,汽車行業作為碳排放“大戶”,在節能減排領域做出了諸多探索和嘗試。廣汽豐田副總經理黃永強表示,廣豐正在積極打造成熟車企的低碳化樣本探索產品端、生產端、消費端全鏈條低碳閉環,積極推動汽車產業全生命周期的綠色低碳發展,進而推動碳普惠。

            “依托珠三角城市群,廣東在新能源車的市場推廣和應用上具備優勢?!比A南理工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汽車工程系系主任趙克剛建議,廣東須進一步打通汽車產業鏈上下游,推動新能源車在電池材質、安全性、充電模式等方面產生更多顛覆性的技術創新和應用。

            “雙碳”目標最終能否落地,既靠政策引導,也需要個體的內化踐行。對此,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總經理孟萌指出,隨著近期印發的《廣東省碳普惠交易管理辦法》落地實施,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組織可按照自愿原則參與碳普惠活動,廣州碳交所正在積極推動碳積分個人賬戶建設。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克復:

            “雙碳”戰略是基于國情 和科學論證的目標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婷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何奔

            如何推動產業科學減碳,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科學綠化對踐行“雙碳”戰略有何必要性?在6月8日舉行的綠建未來·2022科學綠化看廣東暨廣東“雙碳”達標先鋒戰略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克復對相關問題予以解讀和建言。

            陳克復院士在會上強調,“雙碳”目標是基于我國國情和科學論證的目標,能夠帶來新投資、新技術、新產業、新交通、新能源等新的發展方式,是深刻推動經濟和社會進步,實現經濟、能源、環境、氣候共贏和可持續發展的國家大事。

            私家車要走低碳化路線

            建立碳排放標準體系

            據了解,目前我國工業能耗占全社會能耗的60%。陳克復院士認為,降低工業能耗,應重點從能源電力、交通運輸及制造業三大行業入手。

            能源電力低碳轉型,構建多元化清潔能源體系,對實現“雙碳”目標至關重要。陳克復院士援引數據稱,預計到2060年,風電裝機容量及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將不斷增加?!跋嘈沤窈筇柲芎惋L力發電,將會是我國重點投資的方向之一。”

            在交通運輸方面,陳克復院士建議,要優化運輸結構,如采用“公路轉鐵路”“公路轉水路”多式聯運;要提升運輸裝備能效,建立碳排放標準體系;要推廣應用低碳運輸裝備,實施新能源替代等。

            在了解到廣汽豐田在驅動汽車全生命周期綠色低碳發展方面的創新實踐后,陳克復院士予以肯定,“廣汽豐田等車企致力于減少私家車二氧化碳排放,這是非常正確的,因為目前乘用車的碳排放占比較大,未來也希望加強對每輛車碳排放標準的測算”。

            此外,在制造業節能減碳方面,落實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如能把節能減碳評價指標從Ⅱ級(國內先進水平)爭取達到Ⅰ級(國際領先及先進水平),所減少的碳排放數量是巨大的。

            科學綠化重在“科學”

            要協調綠化與城市建設

            通過科學綠化提高森林覆蓋率,能為實現“雙碳”目標打下基礎。“十四五”期間,廣東將以建設南粵秀美山川為目標,全面實施綠美廣東大行動,用系統思維推動廣東林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社會層面對于科學綠化還存在認識和實踐上的不足。陳克復院士提到,一是大家對綠化的重視程度不足,“城市高樓林立而沒有林”,綠化沒有跟城市建設同步;二是林業工作者技術力量比較薄弱,缺乏林業專業知識的培訓。

            在科學綠化中,保持科學性是非常關鍵的。例如,桉樹一度被稱為“抽水機”“吸肥機”,一些專家據此反對種植桉樹。陳克復院士2008年在經過調查后提出種植桉樹的建議,提出要遵循“適地種樹”的原則,同時不要大面積、單品種的種植,而要實現樹種輪作或塊狀混交,塊狀混合種植?!疤貏e建議在城市市區、旅游區保持樹木多樣性。”

            充分利用生物質能源特別是林業生物質能源,是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的重要途徑。然而,目前我國生物質發電比例還不到3%。陳克復院士以造紙業為例,剖析了發展生物質能源的重要性。他表示,我國制漿造紙行業目前自產生物質能源占總能耗的20%左右,如果到2030年,能達到50%以上,將進一步減少對煤電的依賴,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為實現“雙碳”目標 專家貢獻金點子

            奏響“雙碳”協奏曲,廣東如何下好這盤“先手棋”?在8日召開的綠建未來 2022科學綠化看廣東暨廣東“雙碳”達標先鋒戰略研討會的圓桌論壇環節上,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汽車工程系系主任趙克剛、廣東省林業局生態修復處處長張蘇峻、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總經理孟萌和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李小川分享了精彩的觀點。

            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李小川

            廣東碳庫大有可為

            林業三法寶持續發力

            廣東如何推動產業科學減碳、綠色發展,從而助推中國“雙碳”目標的實現?

            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李小川表示:“廣東的碳庫未來大有可為,因為廣東森林處于低齡、高速增長、高碳匯的狀態?!彼治觯质且粋€碳庫,森林的碳貯量約占植被碳貯量的77%,森林土壤的碳貯量約占全球土壤碳貯量的39%。

            在科技推動“雙碳”方面,林業表示要用好三大法寶:增、保、減。

            怎么增?一方面,通過培育高碳匯樹種,構建地上地下高效碳匯的森林群落。另一方面,在廣東大地上挖掘科學綠化的碳匯潛能,第一是通過大量的優良樹種的林分改造,培育優質的高碳匯森林;第二是通過解決廣東的困難立地生態修復技術問題,比如對石漠化、礦山這些立地條件差區域的碳匯提升上來;第三是通過科學綠化、高碳匯植物樹種的配置來解決城市森林的碳匯問題;第四是通過構建沿海防護林向沿海沙地要碳匯;第五是從比較差的次生林入手經營培育大樹。

            怎么保?主要從三方面來實現。第一是通過森林保護、木材環保加工利用技術,使碳真正轉移到固定的地方。第二是加強森林防火技術研發,森林火災是釋放碳的重要方面。第三是防控森林病蟲害——“無煙的火災”,目前廣東的森林保護技術在全國處于領先的地位,病蟲害控制在很低的水平。

            怎么減?育苗可以利用低能耗技術,造林可以運用環保低碳技術,加工利用可以使用低能耗技術。

            對于進一步推動綠色出行,李小川建議從政策引導、構建低碳出行理念這兩方面著手。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胡彥

            廣東省林業局生態修復處處長張蘇峻

            增強碳匯能力

            提升森林碳儲量

            森林是陸地最大的碳庫,廣東應如何整合森林資源,推動科學綠化向更高質量發展?

            “森林是綠地生態系統最大的碳庫,我們要增強碳匯能力,提升森林的碳儲量,發揮林業在整個‘雙碳’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睂Υ耍瑥V東省林業局生態修復處處長張蘇峻指出,面對當前的現狀,核心是增強碳匯能力,碳匯能力最核心的一個指標就是森林的蓄積量。張蘇峻表示,增加碳匯主要從三個渠道實現,一是增加森林面積,二是提升森林質量,三是加強森林保護、減少碳排放。

            記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間,廣東省森林碳匯儲量達到3.1億噸,森林生態效益總值1.36萬億元。

            以“雙碳”目標為機遇,未來廣東科學綠化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在于四個環節。

            一是在哪里造——也即森林增加的潛力、空間在哪里。張蘇峻透露,目前廣東正在進行造林綠化空間的適應性評估,經過初步預測,廣東有500多萬畝可以進行造林綠化。

            二是解決造什么的問題。目前,廣東正在比選適合的碳匯樹種以提升碳匯速率。

            三是解決怎么種的問題。張蘇峻指出,現在有些城市綠化樹更換得太快,要考慮禁止大規模的更換綠化樹種。還有在造林綠化,特別是山上造林時,禁止進行全墾,禁止煉山,減少碳泄漏。

            四是要抓怎么管的問題。張蘇峻指出,未來所有的造林都要上圖,造一畝成一畝,要上到圖紙上面,落到山頭地塊,同時還要把碳匯給計量出來,“我造了一畝林,五年以后有多少碳匯,十年以后有多少碳匯,我們都能夠把它算出來,為以后進行交易打基礎?!?/p>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綺曼

            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總經理孟萌

            碳匯交易撬動減排

            廣碳力量“添綠增金”

            作為全國碳市場試點之一,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碳配額現貨交易量和交易額穩居全國同類平臺首位,且自2020年起超過歐洲能源交易所和韓國交易所同期配額現貨交易量。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總經理孟萌在圓桌論壇環節介紹稱,碳匯交易正成為撬動降碳的“新力量”,并為粵東西北等地鄉村振興“添金”助力。

            孟萌表示,林業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領域,截至目前,廣東省以碳普惠機制為抓手,利用其資源基礎開發碳普惠交易,有效盤活了“沉睡”的自然資源資產,林業碳匯助農增收達到近四千萬元。而林業碳匯大部分是在粵東西北的貧困地區,還為實現鄉村振興貢獻“廣碳力量”。

            “現在國際碳市場對于基于自然的產品是非常關注的,價格也很高,廣東碳市場林業碳匯的價格也在上漲,配額價格也到了80塊錢一噸左右。”孟萌告訴記者,近期廣東省修訂了《廣東省碳普惠交易管理辦法》,對林業碳匯進行了一些具體的修訂和更多的支持政策,從原來局限于粵東粵西粵北貧困地區,到現在已經放開到全省,將進一步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孟萌還介紹,在自愿減排方面,從標準制定到市場培育,廣州碳交所在加速推進和各個領域的合作,如出行平臺、家電制造、林業、回收利用等領域機構,一起打造減碳生態圈。此外,還在探索建立個人的碳賬戶,如乘坐新能源汽車,相對于傳統的燃油車減排了多少,都會記錄在你的賬戶里面。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許張超

            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汽車工程系系主任趙克剛

            新能源車技術有待突破

            大數據有助優化路線

            廣東節能減排低碳轉型正在全面提速中,在推進減少碳排放上,廣東在很多產業都進行了深入布局,比如新能源汽車產業就走在了全國前列。如何繼續推進綠色出行?

            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汽車工程系系主任趙克剛認為,從市場滲透率來看,新能源汽車發展已經比較成熟。最新的銷售數據顯示,每賣出的100輛汽車里面有25輛是新能源汽車。

            但在技術上,還是有很多有待進一步深入突破的地方,比如:燃料電池方面的研究需要加強,使得商用車,特別是重型卡車,也能進一步新能源化,因為碳排放很大一部分集中在商用車領域;電池的安全性也要進一步提高,研究可以往固態電池方向突破,或者更進一步用電容的方案代替,讓公眾用得放心,用得安心;在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上也需進一步發力,比如改造電網,使其能夠承受電動汽車充電時的瞬時大功率。另外,還需調整現有的電動汽車充電模式,發展超充,讓充電像加油一樣方便,或者開發能夠快速換電的汽車。

            綠色出行方面,趙克剛建議人們開私家車出行時,對大數據分析出來的優化路線多點信任?!败嚶摼W后臺收集了數據做了大數據分析之后,不管在節約時間還是提升運輸效率,包括節能減排方面都是有比較大的成效的。且隨著現在智能網聯汽車應用得越來越普遍,汽車的智能化水平越來越高,大數據在后臺的云平臺支持減排、支持減碳方面,會有更大的效果?!?/p>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志文

            廣東省汽車流通協會會長嚴斐 何奔 攝

            專訪

            綠色出行引新潮

            廣東新能源車銷售占比超20%

            “在路上跑的新能源汽車占比越來越多,汽車排放量也就逐步地減少。”廣東省汽車流通協會會長嚴斐指出,新能源汽車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拉動,消費表現強勁、銷量屢創新高,將為實現雙碳戰略目標迸發更大價值。

            據廣東省汽車行業協會數據,2022年1-4月廣東省汽車產銷同比雙增長,分別完成119.25萬輛、120.94萬輛。嚴斐告訴記者,今年1-4月廣東省燃油車的銷售數據是下降的,新能源車表現亮眼,前4個月全省新能源銷售是19.4萬輛,同比增長129.8%。

            “新能源汽車成為整個汽車銷售的一個亮點,銷售占比已經達到20%?!眹漓潮硎?,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20%左右,廣東提前達到了這個標準和要求,也就是說新能源汽車在廣東的推廣非常成功。

            嚴斐指出,隨著新能源汽車銷售的快速增長,加大公共充電樁等配套設施建設勢在必行?!岸€城市的充電配套沒有一線城市好,導致其新能源車銷售不太好,如果充電配套設施再下沉一些,新能源車充電跟燃油車加油一樣方便,那新能源車肯定能賣得更好?!眹漓痴f。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許張超

            出品人:杜傳貴 林海利

            總策劃:胡泉 吳江 李艷文

            策劃/統籌:張愛麗 吳珊

            執行:林曦 汪海晏 程行歡 陳澤云 黃婷 曹敬 莫曉航 龐倩影 鐘凌瀚 藍景然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