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譚錚 郭思琦 柳卓楠 高焓 實習生 張小悅
《逃學威龍》里的細龜、《唐伯虎點秋香》里的華文、《九品芝麻官》里的皇帝……說起這些熒幕經典形象,你一定不陌生。這位影視演員就是周星馳喜劇電影里的黃金配角黃一山。自2003年起,黃一山定居廣州,他說:“現在我可能比很多人都熟悉廣州,可以說是一個標準的‘新廣州人’了。”
【資料圖】
黃一山經歷了上世紀90年代香港影業的蓬勃發展,見證和親歷了廣州近20年來的成長,如今積極投身于大灣區建設。日前,他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的專訪時講述了他與廣州、與大灣區的故事。
融入灣區
“在這里坐地鐵三號線,到漢溪長隆轉車,很快就可以從番禺到天河。”坐地鐵、逛街市、喝早茶,在穗生活19年,黃一山已經完全融入廣州。
2003年,黃一山攜家人“回”到廣州定居生活。談起當初選擇廣州,黃一山給出的理由十分接地氣:“那時候我普通話不是特別好,在廣州可以用粵語交流,而且這里美食多,城市包容性特別強,我就和家人回來了。”
“這十幾年,我的工作重心都放在內地,而且已經非常適應。”黃一山說,他熱衷于嘗試,所以能很快適應各種新的工作環境,“就像我在廣東說粵語,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方則說普通話一樣,我可以根據環境隨時改變。而演戲也一樣,導演喜歡比較規矩正經的演繹方式,我就根據他的要求來;如果另一位導演可以接受天馬行空的想法,那我就用夸張的方式演。”
黃一山對于粵港澳大灣區的影視行業發展也有很多思考。“目前,大灣區還沒有完善而知名的影視城,這有點可惜。”在他看來,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完善、交通發達、資源豐富,具有發展影視文化產業的條件,應該抓緊機遇打造屬于粵港澳大灣區的影視城。
期待合作
黃一山曾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條短視頻《大灣區有多厲害》。在短視頻中,他對比了當今世界四大灣區的異同,同時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個城市各自的人口、面積、生產總值等數據一一對比。
在大學修讀社會學的他,對社會的發展有著自己的觀察與思考。“很多人問我為什么要回來,我經常反問‘為什么不回來’。相比起一年拍20部戲的城市,應該要去一個一年可以容納2000部戲的地方。”黃一山認為,內地為年輕人提供了更大的舞臺和更多發展可能性。
“人的成長需要更大的平臺,粵港澳大灣區恰好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身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黃一山表示,香港的朋友應該用更開放的心態面對內地。香港應該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融入祖國發展大局,“未來香港跟內地城市的合作機會肯定會越來越多,而生活在內地可以更加了解這里的文化與經濟,找到更多合作機會。許多合作的開端,都源于日常的交流”。
黃一山還提到:“現在大家都講‘深圳速度’‘廣州速度’。我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希望看到《獅子山下》中的香港再次騰飛。”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