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美暗夜星空下的深圳市天文臺 深圳市天文臺供圖
【資料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
第九屆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將于11月開幕,位于大鵬新區的西涌暗夜社區與大鵬星空公園案例將受邀參展。“暗夜”與“星空”,這是深圳這座高速發展的“快城市”特意辟給粵港澳大灣區8000萬名市民的“慢生活”地帶——1小時交通可達的“1小時星空銀河營地”。每當夜幕降臨,在大鵬西涌海邊,仰望浩瀚星空,滿天繁星裝飾蒼穹,每個“觀星者”的“詩和遠方”都在宇宙奧妙的探索和自然神奇的感受中得到最舒緩的釋放。
“星辰大海”滿足了“久在樊籠中”的都市人對“復得返自然”的美好生活向往,創建暗夜社區也為西涌當地動植物及海洋營造了夜間棲息地,填補了大城市群夜間生物多樣性研究的空白,助力西涌打造全國暗夜生態修復示范。暗夜之中更加閃耀的星空,則在滿足天文科研需求之余,也讓城市“夜經濟”有了全新注解——深圳正以國際暗夜社區為特色,打造集暗夜保護、星空觀測、星空攝影、度假旅游、休閑娛樂、科普教育于一體的星空自然景觀體驗營,形成獨具星空特色的生活圈、度假圈、生態圈,助力開創暗夜經濟新產業。
“觀星熱”興起“星空旅游”
攜程數據顯示,2022年暑期全國“星空露營”搜索量大幅上漲,遠超去年同期搜索量的10倍。“近年來,中國星空旅游市場正處于快速成長期,觀星星、拍星星等‘觀星熱’活動逐漸興起,星空旅游目的地蓬勃發展,市場認可度越來越高。”攜程研究院行業分析師方澤茜表示,隨著手機拍照功能和攝影設備的不斷進步,不但降低了觀星、拍星的門檻,還大大吸引了不同人群的觀星攝影熱情。
“的確可以感到身邊喜愛天文觀測的人越來越多,觀星、拍星受到許多人歡迎。”深圳市天文學會副秘書長吳翔認為,這與近年來天文知識的普及密不可分,市民越來越多地接觸到“觀星”概念。隨著科技進步,搭載拍星功能的手機大大降低了觀測門檻,各種氣象預報APP和星空模擬軟件也為愛好者們選擇合適的觀測時機和輔助辨認尋找星星提供了極大便利。而社交媒體的發展、大量“觀星”攻略也讓天文愛好初學者有了更快的學習渠道。
深圳市天文臺是華南、珠三角乃至全國的“天文地標”名片,以“中國最美海岸線+最美天文臺”的特點成為全國的“觀星”勝地。在天文臺的輻射和指導下,深圳市大鵬新區西涌社區、深圳市科學館等地已創建了5個天文實踐觀測體驗基地。不過,在實際服務市民的過程中,隨著天文觀星和科普成為熱點,深圳市天文臺感到,僅僅依靠天文臺園區的承載量已難以負荷,市民對增加天文觀測和科普服務供給的呼聲很高。
深圳大鵬新區西涌沙灘上的天文觀星 受訪者供圖
“暗夜社區”受觀星愛好者歡迎
為滿足市民對星空觀賞的美好生活追求,讓暗夜星空成為深圳城市未來重要的夜景名片,深圳在2021年9月發布了《深圳市城市照明專項規劃(2021-2035)》,明確在西涌社區以市天文臺為核心區域創建“國際暗夜社區”,并將建設大鵬星空公園。據了解,西涌是深圳生態保護的核心區域,西涌海灘擁有長達5公里的海岸線,提供了天然的城市燈光污染保護屏障,是深圳光污染程度最低的地區。過去兩年,平均每年約有3萬人自發來到西涌進行星空觀測和拍攝。
2022年,深圳正式印發《大鵬星空公園總體方案》,完成西涌622處市政照明、新屋村店招整改,超過總數的40%;并起草《暗夜社區光環境規范》地方標準,聯合深圳市燈光中心制定《西涌暗夜社區照明管理辦法》。自創建國際暗夜社區以來,深圳市天文臺依托暗夜社區年均開展線上天象直播活動50場、線下科普天文知識和暗夜保護理念專場15次,包括“熒光海”“螢火蟲”“流星雨”“梅西耶天體馬拉松觀測”等天文暗夜生態,服務超過8000萬人次。
與此同時,在深圳市天文臺的專業指導下,深圳大鵬新區建筑工務署在西涌河道融入天文元素,為市民提供天文公園互動裝置,有地方特色的太陽歷日晷互動、天球儀、月球儀等吸引不少市民前去打卡學習。
“西涌慢慢成為珠三角城市地帶觀星條件最好的地方之一。”深圳天文學會會員、資深天文愛好者朱一靜感慨道,暗夜社區創建以來,西涌的觀星條件越來越好,以往愛好者們會傾向于粵北山區、惠州等地“觀星”“拍星”,如今西涌以來往市區交通便利的優勢,成為深圳觀星愛好者們在周末小聚的優先選擇。
實現科研與發展協同共進新模式
讓人欣喜的是,更閃耀的星空也為深圳天文科研帶來了更多便利。“近年來,受各類光源影響,目前目視極限星等不到4等,夜空可見星星數量僅為天文臺建成之初的1/3。”深圳市天文臺相關負責人介紹,創建暗夜社區將作為天文行業的榜樣和標桿,實現天文科研與當地發展協同共進的創新模式。
據介紹,光污染對天文研究和星空文化有巨大影響,許多天文臺被迫遷址。公開資料顯示,我國于2018年發布《暗夜星空保護地和項目標準》,各地也開始建立多種暗夜星空保護地,包括暗夜保護區、暗夜公園、暗夜主題公園、暗夜社區等。
深圳市天文臺表示,今后其將聯合廣東省深圳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在西涌暗夜社區范圍內布設5個監測暗夜天光背景的站點,對西涌暗夜社區的夜天光質量進行監測評估,為探索星空景觀、星空價值和星空資產提供前期支撐。
此外,深圳市天文臺將積極與廣州大學天體物理中心、城市與規劃設計學院等合作,以西涌國際暗夜社區和大鵬星空公園的示范案例為基礎,逐步成為省內嶺南國家公園等地可推廣實施的暗夜保護措施。
深圳歡樂田園露營觀星活動一角 受訪者供圖
濱海旅游淡季市場迎新增長點
創建國際暗夜社區和星空公園,在為天文研究、星空觀測創造條件的同時,也為深圳“夜經濟”注入了新內涵。“夜經濟”并非只是“流光溢彩”下的促消費,“暗夜星空”下也有觀星景點、觀星民宿、露營基地等特色旅游項目的深度開發。同時,深圳大鵬新區西涌海灘傳統的秋冬旅游淡季市場迎來了新的增長點,旅游市場出現融合天文、攝影、食宿的“觀星IP”。
以大鵬新區西涌沙灘周邊的民宿為例,不少店家紛紛增加了天文元素的文旅項目,如天臺觀星躺椅、望遠鏡等,吸引天文愛好者前來。“平時前來西涌觀星、拍星的游客和愛好者挺多的,現在雖然開始進入淡季,但只要天氣比較好的時候,有大的觀星活動就會出現訂單爆滿的情況。”主打“觀星IP”的創想家星空客棧店主陳謙認為,相信隨著暗夜社區建設工作的不斷推進,“暗夜經濟”將釋放出新的活力與精彩。
借助位于西涌海灘旁和深圳市天文臺腳下的優勢,力高樂園天文暗夜小鎮主推體育運動、星空露營、天文科普、餐飲美食、親水樂園等濱海田園鄉村旅游。10月21日、22日,小鎮聯合深圳市天文學會組織獵戶座流星雨相關觀星活動,吸引了不少天文愛好者參與。“我們會不定期組織觀星活動,深受天文愛好者們的歡迎。”深圳市暢游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健認為,“星空經濟”的前景值得期待。
在沙灘旅游項目上,西涌沙灘運營方華僑城鵬城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西涌沙灘開啟了夜間觀光項目,融合天文科普教育,在西涌二號沙灘專設場地,面向廣大市民朋友推出天文觀星主題活動。活動現場還配置了近10臺天文望遠鏡,并會邀請天文老師以及愛好者,為市民提供天文觀星以及天文知識講座,優化西涌沙灘的夜間項目,豐富西涌秋冬季旅游產品、推廣戶外科普教育,打開濱海旅游項目“淡季不淡”的旅游新局面。
深圳市天文臺則負責提供西涌天文觀測信號服務,為市民、民宿和文旅經營者提供專業服務。“老百姓知道什么時候來、怎么看,經營者根據信號提供服務和照明控制,讓天文可觀測時間得到充分利用和暗夜價值產出。”深圳市天文臺相關負責人介紹,天文臺會不定期組織引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天文觀測項目和天文品牌活動,吸引大灣區人流。
據了解,12月底,深圳市燈光中心與深圳市天文臺在西涌組織的“光影藝術季”暗夜天文活動將在西涌舉行,屆時將展示暗夜社區照明示范和暗夜星空自然景觀,進而積極促進當地的民宿、餐飲、交通發展。
聲音
星空產業融合需增強提升觀星體驗
目前,深圳市氣象局已聯合市城管局向國際暗夜協會申請“西涌國際暗夜社區”認證。值得一提的是,不僅在西涌暗夜社區,“暗夜經濟”帶來的影響力已經輻射到深圳其他區域。例如,深圳二十四史書院面向親子人群打造“星空帳篷節”,覆蓋國風游園、探秘打卡、親子互動、文藝露營、夜觀星空等環節。深圳光明歡樂田園充分挖掘夜游觀星特色,將露營場景延伸至夜間,為游客提供置身于大自然、夜觀滿天星斗的場所。園區特設“歡樂大露營”和“奇境花園”兩大露營基地,在傳統露營場景中融入音樂元素、運動元素、美食元素、互動元素等,讓游客享受慢速田園夜游“觀星”時光。
攜程研究院行業分析師方澤茜分析,隨著旅游方式更加自由靈活,自駕游、房車、戶外露營、團建、親子研學等與星空活動逐漸產生密切關聯,帶動起周邊的住宿、餐飲等業態,推動了“夜經濟”發展。不過,由于星空旅游在科學性、體驗性方面相對要求較高,景區、住宿等業態與星空的產業融合仍需增強,“星空IP”還需進一步打造,相應的基礎配套設施和服務有待提升,例如景區可以配備具有一定星空專業知識的工作人員來提升游客觀星等體驗,從而吸引更多專業的天文愛好者。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