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各地拼經濟、搶訂單的消息沖上熱搜。
(資料圖)
粵評君梳理發現,作為外貿第一大省,務實的廣東一直在發力,外經貿軍團足跡已遍布全球。
比如,隨著防疫政策優化調整,廣東“出海”搶單不停步,近期已陸續組織企業赴德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參展,還將在五年內帶動超十萬家次企業在國內外參展。
再比如,廣東還借助區位優勢,攜手港澳面向全球招商,釋放招商引資“強磁力”,近期已在17個國家舉行海外分會場系列招商活動。
政企攜手出海搶訂單、參展、招商,吹響了廣東鏈接全球資源,加快經濟復蘇的號角。經濟穩增長,廣東責無旁貸。
廣東不止包機,還能“包車”境外參展▼
包機出海搶單?廣東可沒缺席,正相反,不少粵企早就在境外參展和考察中收獲訂單滿滿。
12月3日,LH796航班平穩降落在香港國際機場——疫情發生以來,廣東首個政府帶隊組織企業家出境交流的佛山市經貿代表團順利歸來,他們在歐洲攬獲超5億元意向訂單。
“歐洲市場是格蘭仕的重點市場,我們通過全品類、全渠道多管齊下擴大出口,收獲不菲,目前已有一些意向訂單在跟進中。”格蘭仕歐洲區外貿業務經理蘇靜怡說。
國內做好疫情防控保生產,同時多路出海尋商機,這就是廣東制造的競爭之道。
事實上,早在今年7月,格蘭仕就開啟了出海搶訂單之旅,派出多個小分隊緊鑼密鼓開拓國際市場。
包機境外參展是廣東“粵貿全球”品牌工程的重要舉措之一。9月底,廣東便組織80多家企業赴德國參加法蘭克福國際燈光照明展,此后又組織粵企赴馬來西亞、新加坡參展。
上月初乘坐包機到馬來西亞參展時,貝樂(廣州)智能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樣品被一搶而空,多個訂單落地。就在12月中旬,貝樂還將到迪拜參加第十三屆中國(阿聯酋)貿易博覽會。上千家中國企業將在展會上出海搶單,粵企占了一半。
按照廣東“十四五”期間的規劃,每年面向海外舉辦“粵貿全球”線上線下展會100場以上,面向國內舉辦“粵貿全國”廣貨全國行經貿活動100場以上,五年帶動超十萬家次企業參展,促進形成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格局。
五年,十萬家次,這就是廣東產業融入國內國際大循環的氣魄。
除了包機參展,廣東省商務廳接下來還將推出包車境外參展,地點就在一河之隔的香港!
沒辦法,這是廣東在區位上的獨特優勢,其他省市所不具備的。
香港是全球第六大商品貿易中心,位處亞洲中心位置,對外航空聯系十分完善,參展商及買家進入香港均非常方便,是舉辦國際會議和展覽的理想地點。
以香港貿發局每年在香港主辦的30多項大型展覽會為例,其中11項是相關行業在亞洲最大的采購平臺,而電子、珠寶、禮品、鐘表及燈飾5項展覽會,規模更是全球最大。
此前,作為我國最早“放開”的國際大都市,香港會展業已全面重啟。
前不久,廣東組織粵企赴新加坡參與的亞太區美容展,該展此前因疫情搬到了新加坡,將于明年重返香港。連續兩年線下展會停辦后,香港玩具展也將于明年1月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重啟。
為鞏固作為國際大型會展首選地的優勢,香港還在推動亞洲國際博覽館第二期項目,連同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附近的灣仔北重建項目,未來將大幅增加會展空間。
國內防疫政策調整、西方圣誕節需求增長、香港會展重啟,三重利好疊加,“近水樓臺”的廣東已經摩拳擦掌,正全力組織粵企包車參加香港國際性展會,助力企業搶抓更多訂單。
不僅如此,在粵港澳大灣區內,除了香港有自由港的優勢,澳門在對接葡語系國家上可謂得天獨厚。
12月4日,首屆中國(澳門)國際高品質消費博覽會暨橫琴世界灣區論壇在澳門收官,為年底的澳門傳統經貿活動旺季打響頭陣。
用澳門特區政府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的話說,這把內地龐大消費市場、琴澳聯動發展優勢以及澳門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臺功能聯系在一起,更多行業可從中受惠。
世界500強當招商大使,廣東這樣搭建產業“朋友圈”▼
去海外搶訂單,遠不是廣東產業經貿重啟的全部。
就在今天,2022深圳全球招商大會舉辦,打響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后在全球爭奪優質經濟要素的第一槍。聚焦產業、全域聯動、整合全球資源,是其中的關鍵詞。
這只是粵港澳聯手面向全球招商的“先頭部隊”之一。
正在推進中的2022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不僅將在深圳等珠三角九市落地,還將舉行1場主題大會、N場海外分會場系列招商活動。
這也是粵港澳三地在黨的二十大召開后舉辦的首場高規格的全球招商引資活動,也是大灣區打造全球高端要素資源集聚地的重要舉措。
其中,早在11月初,N場海外分會場系列招商活動就全面鋪開。有這么幾個特點讓粵評君印象深刻。
一是范圍廣,眼光準。已陸續走進的17個國家中,德國、日本、韓國、新加坡、英國、法國、俄羅斯、加拿大,或是兼具產業優勢和市場空間的重要經濟體,或是全球經貿網絡中的重要節點,也就必然是高端產業資源集聚地。
二是視野新,要求高。先進制造、現代服務、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綠色低碳、數字經濟,海外招商活動緊盯的都是具備巨大潛力的新興領域,眼光也很高——要吸引的都是國際高端資源,力爭招引一批外資大項目、鏈主項目、總部型機構落戶。
三是從產業向創新研發、人才培養等更廣領域拓展,汲百家之長,補廣東之短。
比如,雙元制是德國職業培養的標志,也被視為德國制造稱雄的“秘密武器”。或許很快,這樣的模式將復制到廣東。
“我們正考慮將客尼能力發展中心落戶到中國,廣東是首選。”擁有91年歷史的德國客尼技術教育集團,是德國職業教育領域的“隱形冠軍”。該集團大中華區總經理梁利濱說,將引入德國雙元制人才培養標準和教學資源,更高效地培養人才,吸引更多歐盟企業特別是制造類的企業投資落戶廣東。
在粵評君看來,一波波走向海外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背后,隱含著廣東發展的一個重要邏輯。
開放是廣東經濟的重要特征,讓廣東產業得以鏈接全球資源、擁抱全球市場,但也讓廣東往往在國際經濟波動中率先受到沖擊。
怎么辦?有兩種思路,一種是減少開放,任你風吹雨打,我自老僧入定,不受干擾;還有一種,則是相反,進一步擴大開放,特別是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主動出擊建立起更具自主性、靈活性和韌性的全球產業網絡。
可以看到,后者正是廣東政府、協會和萬千企業合力推動的方向:截至目前,海外分會場招商活動已碩果累累:廣東省意大利倉、馬來西亞廣東商品展銷中心相繼揭牌,塞爾維亞(廣東)新能源產業聯盟成立,新西蘭—廣東商品博覽會設立“不落幕”的交易窗口……發揮全球粵商會資源,廣東省貿促會還推動在全球多地設立海外倉、建設更多廣東商品展銷中心,加速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布局。
一句話,朋友搞得多多的,一起談合作、謀發展。
就在2022深圳全球招商大會上,一個有趣的細節正好可以佐證:大會現場為優秀落戶企業、跨國公司總部企業、招商顧問頒牌,而在接下來的主題大會上,廣東還將繼續聘請世界500強企業當招商大使,為第二批全球招商顧問授牌。
廣東發展環境好不好?已經入駐的500強企業最有發言權,請他們做顧問“現身說法”,廣東有一手!
【主筆】昌道勵 王彪
【圖片】受訪者供稿
【出品】南方經濟智庫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