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繼續領跑!廣東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6年全國第一-天天精選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鋼 通訊員 李嘉

            12月10日,由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小組聯合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創新創業管理研究中心編寫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2》(以下簡稱《評價報告》)以線上形式發布。根據《評價報告》,2022年廣東區域創新能力排名連續第六年排名第一。北京、江蘇分列第2和第3位,與上年保持一致。

            三項一級指標廣東排名第一


            (資料圖)

            在綜合指標排名方面,2022年廣東區域創新能力得分64.04,連續六年居全國首位。從得分來看,江蘇省和北京市均與廣東存在較大差距。

            廣東省在五項一級指標中,“企業創新”“創新環境”“創新績效”三項排名第一,“知識創造”“知識獲取”兩項排名第二,排名均與上年一致(詳見下表)。

            從實力、效率和潛力分指標來看,在實力方面,廣東、江蘇和北京作為大省大市,均具有較強的實力,排名依次為第1位、第2位和第4位;在效率方面,北京排名第1位,作為直轄市,在人均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廣東和江蘇分別排名第3位和第4位。在潛力方面,廣東排名第2位,依然具有強勁的發展動力,而北京和江蘇潛力排名相對靠后,分別為25位和18位。

            從領先地區增長來看,2022年廣東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提升速度相對放緩一些,江蘇的差距相對平衡,浙江呈現持續追趕狀態,北京、上海增速放緩。山東有明顯提升,安徽穩步提升。

            從支撐區域創新的五個維度來看,廣東都有不錯的表現,企業創新、創新環境、創新績效均排名第1位,知識創造和知識獲取排名第2位。

            在知識創造方面,北京排名全國首位,效用值為80.09,領先優勢明顯;廣東緊隨其后,排名第2位,江蘇排名第4位。在知識獲取方面,廣東排名第2位,效用值為44.16,北京和江蘇分別是第4位和第6位。在企業創新方面,廣東繼續保持第1位,效用值為77.5,連續六年居全國首位;江蘇、北京分別排名第2位和第3位。在創新環境方面,廣東位居全國第一,效用值為59.17;北京、江蘇位居其后,排名與去年保持一致。在創新績效方面,表現最好的省份依然是廣東,效用值為69.45;江蘇超過北京,重新回到第2位。

            從基礎數據來看,廣東省在科技合作、創業水平、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方面表現突出,其中,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發經費內部支出額中來自企業資金的比例排名第1位,較上年上升8位,增幅為495.48%;技術市場企業平均交易額(按流向)排名較上年提升4位,增幅29.1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技術改造經費支出排名較上年提升4位,增幅為12.27%。在就業環境、可持續發展與環保、金融環境方面,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本地區上市公司平均市值排名較上年下降5位;科技企業孵化器當年風險投資強度排名較上年下降7位,降幅為17.13%。

            廣東規上企業投入產出指標均居首位

            《評價報告》對廣東省基礎指標進行分析。

            在知識創造方面,廣東省 “研究與試驗發展全時人員當量”和“發明專利授權數”均排名第1位,為廣東區域創新能力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知識獲取方面,廣東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發經費內部支出額中來自企業的資金”和“技術市場交易金額(按流向)”兩個指標排名第1位,表明其在產學研合作和技術市場活躍度方面表現較好,創新要素可以充分流動。

            在企業創新方面,廣東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投入、產出等指標均位居全國首位,企業創新活動十分活躍;同時,江蘇省在企業創新方面也具有一定優勢,大多數指標排名僅次于廣東,但是從指標絕對值上看,江蘇省距離廣東省依然存在一定差距;相比來看,北京市的企業創新相對較弱,這也與北京自身定位有一定關系。

            在創新環境方面,廣東省“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和“高技術企業數”兩個指標位居全國首位,江蘇省緊隨其后,全國排名第2位,而北京市排名相對落后,分別是第7位和第13位。

            個別基礎指標仍有待提高

            雖然廣東省整體排名全國首位,但個別基礎指標依然有待于提升。整體來看,廣東省的劣勢指標主要是效率指標,這與廣東省人口眾多、地區發展不平衡有關。

            在知識創造方面,廣東省“每十萬研發人員平均發表的國內論文數”和“每十萬研發人員平均發表的國際論文數”排名相對落后,分別是全國31位和30位。

            在知識獲取方面,廣東省在“每十萬研發人員作者同省異單位科技論文數”“每十萬研發人員作者異省科技論文數”、“每十萬研發人員作者異國科技論文數”、“作者異國科技論文數增長率”四個指標方面存在劣勢,排名依次為30位、31位、29位和27位,這些劣勢指標均是與論文發表相關,與知識創造的劣勢指標密切相關。

            在創新環境方面,廣東在“平均每個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業導師人數”“本地區上市公司市值增長率”兩個指標具有劣勢。其中,“平均每個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業導師人數”全國排名第25位,高于江蘇省的31位,但是低于北京市的第2位;“本地區上市公司市值增長率”全國排名第27位,低于江蘇省的13位,但是高于北京市的第28位。

            在創新績效方面,廣東省的劣勢指標主要在失業人口和綠色發展方面,具體而言,“城鎮登記失業人數”全國排名31位,而江蘇省和北京市分別排名23位和14位。“電耗總量”和“廢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別排名30位和28位,綠色化轉型迫在眉睫。

            據悉,在科技部支持下,由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小組聯合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創新創業管理研究中心編寫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已連續發布22年,是國內權威的區域發展評價報告。該報告建立了四級指標體系作為主要評價方法,其中一級指標5個、二級指標20個、三級指標40個、四級指標138個,充分反映了各地區在企業創新、基礎研究與原始創新、成果轉化、創新體系等方面的表現。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知識獲取 上市公司 北京市的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