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建平
(資料圖)
(作者為文學博士,廣東省文化學會會長,中國晚報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2023年春節期間,我在韶關風度書房讀到苗儀、莫昌龍撰寫的《韶關礦工發展簡史》,這是一部反映韶關工礦發展歷史進程的文本。書中提及,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韶關工礦企業的份額占廣東全省的“半壁江山”。我本人特別關注“三線建設”的部分,盡管書中描述不多,但是由于有著親身經歷,感觸良多。
本人于1975年從知青招工到了韶關樂昌715兵工廠,在三車間當了5年工人,直至恢復高考,在這里考上大學。
40多年過去,提到715兵工廠,不由想起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
(一)
嘹亮的軍號,喚醒了沉睡的大地,715新的一天開始了。
這是1977年寒冬的那一天,終生難忘的一天。
一大早,廠里傳來一個令人震驚的壞消息,102炸藥精制車間出大事了!
一時間,消防車、救護車呼嘯而過,警笛長鳴。遠遠望去,金雞嶺下騰起紫紅色的滾滾硝煙,這種硝煙濃烈嗆人、令人窒息、煙霧繚繞咄咄逼人,令人望而生畏,在TNT兵工廠炸藥車間工作過的人,無不熟悉并有所記憶。
不一會,身著戎裝的軍代表郭書記匆匆趕到宿舍樓前,目光焦灼,神情嚴峻,看了看大家,沉重地說:“同志們!凌晨102精制車間管道爆裂,TNT濃液流出,遍布山岡,已經凝固成大面積的冰塊!車間危在旦夕,萬一發生意外,后果不堪設想!上級命令我們,不惜一切代價,盡快用人工清除掉,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失。”
工友們一邊整裝待發、一邊聚攏到郭書記身旁。車間主任、工長、組長早已到了。
“同志們!黨,考驗你們的時候到了!”郭書記這句電影臺詞般的話語,在這特殊的情境里聽來感覺非同一般,大家頓時振奮起來,英雄情結油然而生。
軍代表用他那鏗鏘有力、有湖北口音的普通話下命令了:“同志們!一定要力爭在正午之前,完成這項艱巨任務,與太陽搶時間。為減少不必要的犧牲,你們一批批輪番上陣,每一批10個人。每人挖一麻袋,小心謹慎,適度用力,千萬注意安全……”
(二)
“犧牲”?聽到這兩個字,我腦子“轟”的一聲,不就是死亡嗎?稱得上犧牲嗎?來得太突然了吧!畢竟還沒有想過,更沒有做好思想的準備!雖然工作性質早提醒過我們,做TNT烈性炸藥的,隨時會發生危險。也曾在幾次廠里爆破試驗中感受過TNT的威力。“犧牲”這種英雄的悲壯、豪邁用詞,似乎極為抽象,今天是否到了生命最后的緊要關頭?
已經結成冰塊的TNT,金黃色半透明、像肥皂一般,陽光下晶瑩剔透,發出一股強烈的刺鼻氣味。現在,鎬頭用力小了挖不動,用力大了可能就會爆炸。拿捏這種力度我們都沒有經驗。據說,太陽爆曬之后,鎬頭的撞擊將增加爆炸的危險!
軍代表郭書記似乎看透了我們的心思,過來理了一下我的衣帽,用慈祥的目光打量了一下,一向威嚴的郭書記,此時投來難得看到的親切、期待的眼光。他再三叮囑,萬分小心!
當劉工長把鎬頭遞過來的時候,我突然感覺,這已經不再是一把鎬頭,而是一件戰斗的武器。
根本來不及猶豫和思考。在軍代表面前、在師傅面前,尤其是在我的女師傅、女工友面前,更不能當孬種!當年的英雄情結、工人階級戰天斗地的大無畏精神,深深根植在每個人心中,英雄形象、師傅的榜樣早已潛移默化。當年就是這樣單純、自然、果決。
我們一個跟著一個,一步一步,義無反顧,默默前行!
糟糕!這腿怎么有點發抖,手心發顫!大冷的天居然冒汗!身體往前走、腿卻不爭氣。千萬不能落下,絕對不能丟人!趕緊打起精神跟上!
(三)
我是第一批上去的。工友們互相看看,目光坦然,沒有任何表情,更沒有豪言壯語。每個人掄鎬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嘭!嘭!嘭!鎬頭與TNT冰塊撞擊發出沉悶的聲響,仿佛砸在胸口上!有點心驚肉跳。力度逐漸加大,TNT塊終于挖開了!冰花四射,濺到地上、身上。工友們互相點頭示意,就這個力度,掌握好分寸!
假如爆炸咋辦?念頭一閃,會像電影里的英雄那樣英勇犧牲嗎?我們都不可能來得及通知家人。萬一犧牲了,我還有個在另外一間兵工廠做高射機槍的哥哥!還有三個姐妹,爸爸媽媽有人照顧。一個奇怪的想法冒出,死了不要緊,遺憾的是再也拉不了心愛的小提琴、畫不成畫,讀不了書了,當然,還沒有心愛的姑娘!你看,已經有了漂亮女朋友的杜師傅都上來了,我還怕什么?
胡思亂想那么多干嘛!也許爆炸根本就不會發生!
這批工友,大都是來自全國五湖四海的知青,在平淡無奇的生活中,有歡樂,也有愁苦,下了班,常常在一起聽收音機,一起討論時事,一起開微型“音樂會”——我的小提琴,廣州來的李師傅的吉他,馬師傅的笛子,宋師傅的二胡。駱師傅的《三國》《水滸》說書,羅師傅樓口人民日報的放聲朗讀。河南老張搖頭晃腦的唐詩宋詞,東北師傅令人捧腹的段子笑話。這里有廠里知名的工人畫家、業余作家。詩人,最令我欽佩的是潮州來的李師傅,每天堅持在100瓦大燈泡下,一杯茶、一本書,風雨無阻。消防隊博羅來的沈師傅天天學習《靈格風》英語,或者擺弄無線電,北區宿舍業余文化異常活躍。
面對困境和危險的工作環境,我們更加熱烈的擁抱生活,搶時間學習閱讀、練習小提琴和畫畫。當年沒有大學可考,沒有明確目標,只有一個信念,充實自己追求知識。
正如話劇《地質師》里的一句臺詞,“臨死前一天開始生活也不晚!”
最為熱鬧的是,工友們一起在球場打籃球、看露天電影,或者觀看我們715廠宣傳隊的文藝演出,回來議論半天女演員的表演、美貌與身段,好不熱鬧。
當然,也有的工友選擇喝酒,打牌、跳舞。當然不是現在的交誼舞,只是“齋舞”,關著門窗跳,不能讓工長看見,可能會挨批。幾個小伙牽著手圍成一圈,放著音樂,喝點酒,開開嗓,踏著強勁的節奏,奮力搖晃,“群魔亂舞”,痛痛快快地發泄一番。印象最深的是南區宿舍看到的一幕。錄音機發著一曲熟悉的粵語歌,“我地哩班打工仔,一生一世為錢幣做奴隸”。工友玩得正興,邊吼邊跳,大汗淋漓,情緒激昂,樓都要塌了!
還是聽聽吉他吧!最常聽的是來自廣州的李師傅在樓口的吉他彈唱《廣州知青歌》,他嗓音沙啞、略帶蒼涼,吉他扣人心弦,他的眼睛盯著吉他,緊緊抱著的吉他猶如情人!
“低頭無言的是岸邊的榕樹,悲傷無言的是奔騰的珠江,我倆徘徊在長堤路上,多少話兒留在心里沒有講。再見吧,廣州,再見吧,姑娘!”“不是我不愛你,美麗的廣州,不是我不愛你,親愛的姑娘,命運驅使我到天涯海角……”動情之時,旁若無人。
歌中唱到的“親愛的姑娘”,長什么樣子的呢?一定非常美麗,非常可愛!歌聲令我激情涌動、浮想聯翩。百聽不厭,向往不已!
(四)
這場戰斗,使得工友們彼此的距離大大拉近,上升為一種生死與共的緊密關系。超越工友的關系,成為一條戰壕里并肩戰斗的戰友!
“命運驅使我到天涯海角”,命運把我們都拴在一起了,誰要是有那么一點閃失,那就是同歸于盡,全軍覆沒。更重要的是,像郭書記說的“會給國家帶來巨大損失和不良的國際影響!”工友們看來,國家利益高于一切。
一分一秒,一鋤一鎬,陣陣悶響,撼人心魄!
不知不覺,輪班時間到了。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當我鎬頭交給下一撥工友時,看著一張張冷峻、坦然的臉龐,肅然起敬!他們等待已久,正躍躍欲試。
我默默道一聲祝福,兄弟,不用害怕!我們不都好好的回來了嗎……
不記得那要命的那幾個鐘頭怎么過來的了,反正,一輩子也忘不了人生最漫長的這一天!想起一本書《諾曼底登陸——最漫長的一日》,感同身受。
任務終于完成,太陽已經下山。“日落西山紅霞飛,戰士打靶把營歸……”
想起李白的詩句:“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大家有說有笑,交流心得,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毫無疑問,經過這場生死之交,工友們成為兄弟,友情更進一步,更加珍惜友誼和生活。
(五)
寒冷的夜晚到來,工友們興致勃勃,回到北區宿舍,在樓前燃起爐火,面對寂靜的群山與陰森的荒野,團團圍坐,此時此刻,來一首小提琴吧!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琴聲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帶來愉悅與生活的熱望。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要給他們演奏我最喜愛的羅馬尼亞音樂家奇普里安?波隆貝斯庫的《敘事曲》。
小提琴《敘事曲》婑婉的樂曲,哀怨纏綿,起伏跌宕,如泣如訴,綿綿愁緒悠長傷感,令人心潮激蕩。家鄉、工友、友情,愛情的向往、生命的認知,深深的眷戀,盡在音樂中。
這班工友,大家曾經一同到湖北525、有的到甘肅825、還有的到東北375兵工廠學習,715建廠的艱苦歲月,想到挖炸藥的情景,激動不已,熱淚盈眶。
盡管兵工廠生活艱苦,但我們也常常有自發的微型“音樂會”。每當夜幕降臨,我總要在樓口拉幾個鐘頭的小提琴,工友們習以為常。三三兩兩過來聆聽,抽著煙,吞云吐霧,陷入沉思。
時間長了,有的工友也熟悉了一些曲目,拉首《小夜曲》?拉首《沉思》?要不拉一段《梁祝》吧,《漁舟唱晚》也行,或者來一首奔放的《新疆之春》……
當晚,經歷了白天那場生死考驗的工友,心境非同尋常。我的小提琴的演奏也“凄凄不似向前聲”!
伴隨冉冉升起的爐火,悠長傷感、愁緒綿綿,起伏跌宕的曲子,如泣如訴,傾訴著不盡的人間悲苦、令人肝腸寸斷……情不自禁地噙滿了淚水。工友們凝神貫注,沉浸在小提琴《敘事曲》的樂曲當中。
我永遠不會忘記,夜幕中工友們的眼里映照出爐火的光芒,就像一盞盞閃爍的油燈。琴聲由小到大、由弱到強。音樂哭泣著,呻吟著,接著,小提琴快弓拉出一個又一個高潮,那樣急切、那樣有力、那樣驚心動魄、那樣令人震撼!
我從沒有過如此的獨特的演奏體驗,靈感迸發,激情噴涌。
演奏結束,意猶未盡,工友們依依不舍。樓上傳來熱烈的掌聲,宿舍的窗戶不知什么時候一扇扇全打開了,一扇、兩扇、三扇、五扇……,原來這些工友聽到琴聲,站到窗戶前,陽臺前、樓口欄桿邊靜靜地聆聽。 溫馨、友情,共鳴,夢回故里,燈火闌珊!
(六)
光陰似箭,白駒過隙。彈指一揮間,40多年過去。
時過境遷,今非昔比。715兵工廠已經荒廢,一片凄涼!南北區宿舍、飯堂、道路,門前雜草叢生,宿舍門窗已經破敗,廠房破落、人跡罕見。風風火火的大會戰、廣場大會的動員、高音喇叭的鏗鏘早已消失。
那一年一個灰蒙蒙的深秋,我獨自一人回到715故地,整整一天徘徊南北區,尋找消失的記憶。
好不容易見到當年軍代表的孩子,由于年紀還小,對過去的事,他印象不深。現在他是否留守,不得而知。我想從他身上得到更多的消息,尋找郭書記指揮若定、敢于擔當的英武軍人風采,非常遺憾,物是人非。與他留下的合照,由于來去匆匆,也沒能給到他。
《敘事曲》在我心中回響,在熟悉的宿舍里飄蕩。沒有了紫色的硝煙,荒廢了的102、101、103……車間,到處芳草萋萋,中區鍋爐車間的煙囪依舊挺立,死一般孤寂于群山之中。金雞嶺上白云悠悠,幾只候鳥飛過,幾聲凄厲幾聲嘆息……
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令我不解的是,工友相聚,無論是當年一同挖炸藥的,還是當年的管理者,沒有任何人再提起挖炸藥這段歷史。也許真的忘了,被新的生活沖淡,也許不愿提那段經歷。
“小城故事多”,兵工廠留給工友們的記憶太多、太多,此事被眾多更有印象的事情淹沒掉了,挖炸藥經歷只是滄海一粟!似乎此事根本沒有發生,這種感覺令人唏噓不已。關注點不一樣,經歷不一樣,感情體驗和表現不一樣。工友們也許認為,就算是這么回事,也根本算不上什么,只是“小菜一碟”,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大家不都活下來了嗎?一切向前看,生活畢竟是美好的!
離開715之后,每年春節的鞭炮聲、焰火、硝煙總會激起我TNT的回憶,兵工廠的生活的回憶。
(七)
新春佳節之夜,在風度書房寫下一段文字,透過風度書房的玻璃門,看看天空上的綻放的煙花,思如泉涌、感慨不已。
工友們也像我一樣想起當年,想起親愛的工友們嗎?
715清晨那嘹亮的軍號聲,不時會把我從夢中回響。“醉里挑燈看劍,夢里吹角連營。”工友的歡聲笑語,親切的臉龐,熟悉的身影記憶猶新。青春、熱血、奮斗、奉獻、友情……
兵工廠的工友們,當我想起過去、想起你們的時候,就會哼一首蘇聯歌曲《來吸口煙吧》。
這是戰地友誼的“口令”!歌曲要表達的是:士兵的友誼就是這樣產生的。
春風吹得溫柔,道路泥濘滑溜,
在這南方戰線,冰雪化水流。
羅斯托夫融雪,塔干羅格解凍……
這些年月無論如何永遠記心頭。
聊一聊那戰火,聊一聊那戰斗,
我們無論何時何地總要說個夠。
回憶親愛的連隊,回憶親密的戰友,
你曾卷上一支煙,遞給我吸一口,
來吸口煙吧,來合吸一支煙吧,
來吸上一口,嘿,老戰友!
……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