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羊城晚報公益項目“小蝸牛計劃”獲廣東省最佳志愿服務項目稱號-全球新消息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豐西西 通訊員 黃怡璐

            3月3日,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公布了2022年度廣東省學雷鋒志愿服務先進典型名單,羊城晚報公益項目“小蝸牛666——廣州市讀寫困難兒童支持計劃”(以下簡稱“小蝸牛計劃”)榮獲廣東省最佳志愿服務項目稱號。


            (相關資料圖)

            據了解,該公益項目是由羊城晚報旗下公益機構——廣州市羊城公益文化傳播中心發起,關注讀寫困難兒童在家庭教育、學校待遇、社會接納等方面的困境,旨在讓社會各界認知讀寫困難兒童在學習和生活上出現的表現,為讀寫困難兒童群體開拓一個滿足特殊教育需求、改善學習環境的平臺。

            讓讀寫困難孩子被理解被接納

            讀寫困難,是一種特殊的、先天性的學習困難,難以準確、流暢地識別或理解文字。如:能解答復雜問題,卻無法應對最基礎的認字、閱讀、書寫任務;智力記憶力超群,在書面考試中卻表現糟糕。他們常常被誤解為偷懶、不努力,甚至被貼上“笨小孩”“壞小孩”的標簽。但目前,對讀寫困難有準確認識的家長,甚至老師并不普遍,容易對孩子的成長有負面影響,這群孩子不僅面臨學業的困擾,還有自身情緒、同學關系、師生關系以及親子關系等問題。

            “小蝸牛計劃”不僅希望為讀寫困難學生提供幫助,更希望通過科普讓社會大眾對讀寫困難有了解、尊重、包容,減少校園歧視與暴力,改善讀寫困難孩子在校園、家庭的相處環境。

            為普及正確的讀寫困難的知識,“小蝸牛計劃”率先通過科普宣講,在廣州市番禺區多所學校、社工站進行宣傳推廣,讓老師、家長、社工對讀寫困難有所了解。通過發放評估量表,由學校、社工推介服務對象,項目組通過與教師、老師訪談,進行“學習能力測評”,為孩子們制定個別化教學計劃(IEP),開展兒童讀寫專業訓練和專業支持。

            讓更多力量支持“小蝸牛”成長

            為了讓更多學校與社區為更多的“小蝸牛”提供幫助,“小蝸牛計劃”鏈接了社區、社工、社會組織、高校等24個多元主體,成立專家智庫,邀請了中山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等研究讀寫困難的教授進行專業支持。并通過與心理咨詢師緊密合作,定期向班主任了解學生心理社交狀況。通過“影子老師”培訓,及時回應家長疑問,提供相關咨詢。并結合羊城晚報手抄報公益活動,策劃開展“小蝸牛的路”咖啡渣繪畫,鼓勵孩子發展多元興趣,增強自信心及綜合能力。

            同時組建志愿者宣傳小組,定期發布科普推文,制作科普動畫小視頻,印發宣傳小冊子和折頁,通過與越秀區白云街社工站,荔灣區西村街社工站,番禺區沙頭街社工站等社工機構聯動,向社區居民科普讀寫困難。并與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共同組織羊城公益課堂,與廣州圖書館共同策劃主題電影《五彩繽紛》觀影交流會,擴大社會影響力,讓更多“小蝸牛”得到支持。

            “小蝸牛計劃”還與專業教育機構共同研發一套《讀寫兒童訓練工具包》,分為教學手冊和學生手冊,并以游戲卡片進行輔助訓練,幫助老師、家長掌握科學、有趣的訓練方法,有效提升兒童讀寫技能。

            項目自2019年啟動以來,得到廣州市志愿者協會、廣州市慈善聯合會、番禺區慈善會等多家機構支持,于2020年、2021年連續兩屆入圍“創善·微創投”廣州市社區公益微創投項目,以及獲得廣州市番禺區2020-2021年度公益慈善創投支持,通過宣講、個案輔導、家長支持等方式深入番禺區16個鎮街,直接受益對象20000人,并獲得番禺區2020-2021年公益慈善創投項目大賽十大優秀項目。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羊城晚報 公益項目 提供幫助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