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村里統一安裝下水道管網,真是方便多了。日常洗衣做飯、太陽能洗澡等廢水都能及時排出去,以前沒有排水管道只能裝到水桶拎出去倒了。”昌邑市卜莊鎮東峰臺村村民王明春說。
優化“入水口”,順暢“出水口”。該市在全面實現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的基礎上,創新解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密碼”,實現農村供水、用水、排水的“閉環管理”,破解了困擾農村千百年來生活污水“靠天蒸發”的難題。
“我們堅持把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抓手,對能夠接入市政管網的優先接入市政管網,不能接入市政管網的采取逐戶鋪設支管,通過支管接入村莊主管道,每100-150戶設置一個末端污水收集池收集主管道排入的污水,實現全村排污口全部聯通,形成無縫銜接的污水集中收集網絡。同時,聘請第三方污水運輸公司配備專業運輸,確保產生的農村污水及時安全運送,并對農村生活污水全部實行集中處理。”濰坊市生態環境局昌邑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崔慶東說。
昌邑市還創新搭建集收集監管、清運監管、安全監管于一體的“智慧平臺”。在每個村的末端污水收集池設置紅外線液位計,分綠、黃、紅三種顏色進行標計,分別代表污水位達50%、70%和90%,污水收集池水位達到外運高度時,指揮中心物聯網將自動報警,實現收集監管“即時化”。在全部污水運輸車輛上安裝GPS定位終端,在末端污水收集池收集環節和垃圾處理廠處理環節均安裝高清攝像頭進行監控,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裝車-運輸-處理”全程可視化監管。目前全市500個村莊完成治理任務。
從刷新“顏值”到增強“內涵”。昌邑市不斷系統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呈現“立體美”,農村通戶道路硬化面積超過600萬平方米;農村改廁愿改盡改;20個村被評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90%以上村莊達到美麗鄉村建設B級以上標準;“一市兩網”集中供水格局更加完善,成功創建全國第四批節水型達標建設縣;城鄉環衛一體化“昌邑模式”被評為全國典型案例……
(記者 王會)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