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央宣傳部、自然資源部7日向全社會公開發布“最美自然守護者”先進事跡。發布儀式通過視頻展示和人物訪談等形式,從不同側面講述了“最美自然守護者”的先進事跡和工作生活感悟。
美好的生活,從來不止于經濟,還在于優美宜居的生態環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這些膾炙人口的金句,之所以能引發無數人的共鳴,是因為順應了時代所需、契合了群眾所盼。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推動生態環境保護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成效明顯,人民群眾身邊的藍天白云、清水綠岸顯著增多,在綠水青山中涵養“詩意棲居”,一步一個腳印地兌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贏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肯定和普遍贊譽。
有一種楷模來自平凡。開展“最美自然守護者”評選活動,就是要發揮榜樣示范和典型引領作用,動員社會各界關心支持自然資源事業改革發展,激勵廣大干部群眾銳意進取、砥礪奮斗,以“永遠在路上”的清醒與堅定,守護好身邊的一片碧綠、一方蔚藍,用實際行動譜寫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華章。作為長期奮戰在自然資源工作一線的先進典型,此次發布的“最美自然守護者”,都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守夜人”,雖然沒有什么驚人的豐功偉績,也沒有什么華麗的豪言壯語,但他們的故事讀起來親切而自然,事跡看起來平凡而樸素,正是因其平凡而顯得真實有力,因其樸素而愈發感人至深。
有一種力量來自堅持。榜樣是看得見的哲理,也是最好的說服。不論是身先士卒,守土有責,把管好百姓“飯碗田”和保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視為己任,還是勇擔重任,沖鋒在前,長期工作在艱苦的野外測繪作業環境中毫不退縮;不論是堅持半個多世紀的植樹造林,艱苦奮斗,百折不撓,把荒山禿嶺治理成松濤草海,還是潛心科研攻關,在地災防治、保障礦產資源安全等領域形成了一大批核心關鍵技術,用科技創新推動自然資源事業發展……他們的先進事跡都有著一個共同點,就是堅持國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為先,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計得失、甘于奉獻,在堅守平凡中超越平凡,讓人生因為奮斗而成為最美。
有一種責任來自擔當。一百多年前,青年馬克思寫下這樣一段話:“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事業,那么,我們就不會被任何重負所壓倒,因為這是為全人類所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感到的將不是一點點自私而可憐的歡樂,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這是穿越時空的人間正道,是顛撲不破的永恒真理。“最美自然守護者”不是偶然出現的,而是在平凡崗位上、點點滴滴形成的。只要我們立足本職、勤奮敬業,把自己該負的責任挑起來、把自己該擔的擔子扛起來,把自己對職業、對人生的堅守與癡情展現出來,就能與“最美”同行,當好生態文明的追夢人、當好生態環境保護的“守夜人”。這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未來負責應有的態度和行動。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