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元宵節吃湯圓 “網紅”大黃米湯圓注意量的把握

            春節剛過,年味正濃,農歷正月十五,我們又迎來了元宵節。元宵節傳統習俗就是吃湯圓,由于已經進入立春,養生要注重陽氣升發,會增加甘味食物以補脾,因此我們元宵節吃的傳統湯圓大都由芝麻、豆沙、棗泥等原料制成。近年來,湯圓市場出現了很多新花樣,其中新晉“網紅”——大黃米湯圓,專家有話要說。

            大黃米湯圓與普通糯米湯圓有何不同?南京市第二醫院營養醫師王霞介紹,首先,兩者外皮原料不同,大黃米湯圓由大黃米制作而成,口感較糯米沒有那么膩。其次,大黃米湯圓皮更薄,個頭大,不易破。大黃米的營養價值更高。大黃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其中,蛋白質含量高達13.6%~17.9%。含有的人體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大米、小麥和玉米,但各種氨基酸的含量比例不理想,因此,在食用時可以適當添加豆類等,利用蛋白質互補作用,提高營養價值。

            大黃米中膳食纖維含量也高于其他谷物,有利于促進腸道蠕動,促進排便,緩解便秘,降低腸道腫瘤的發生率。維生素及礦物質的含量也高于大米,其中鈣、鉀、鎂含量較高,鈉含量低,這種高鉀低鈉的食物對于高血壓、心臟病患者有益處。

            從中醫的角度,大黃米可以補肺氣,有補中益氣、止瀉等作用,對于肺病患者也有益。如果老人出現了腹瀉不止、乏力、胃口差等情況,可以用大黃米煮粥食用。

            大黃米雖屬雜糧類食物,但是其血糖生成指數較高,血糖反應顯著高于小米,尤其是餐后血糖的影響。因此,不建議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食用。對于血糖控制平穩的人群,可以偶爾適量食用。

            湯圓中的餡料多為高熱量、高糖的食物,食用過多會影響消化功能,小孩、老人及患胃腸道疾病的人群宜少食。糖尿病患者、高血脂患者更應謹慎食用,注意量的把握。

            (通訊員 朱諾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戚在兵)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元宵節吃湯圓 大黃米湯圓 量的把握 傳統湯圓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