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蛟河市民主街道首鋼美麗城社區黨委書記,這是蛟河市內的一個大社區,有居民3748戶;在這里,她一干就是11年。
3月3日,吉林市出現疫情,蛟河市開始排查吉林返蛟人員,她和同事們的工作量陡增;
隨后的幾天,她所在社區的9名工作人員中有3人被居家隔離;為了彌補本就不充裕的人力,她每天的睡眠時間只有四五個小時。
3月9日,連續多日高負荷工作的她,暈倒在核酸檢測現場。
被領導同事們勸回去休息她,也一刻沒閑著。能電話溝通協調的就電話溝通,那一天她打了多少電話,回了多少消息,她已記不起來。
3月11日,她又出現在了核酸檢測現場。
她叫劉培玲,今年44歲,身高160出頭的她,用柔弱的肩,扛著3748戶的戰“疫”重任。
“劉書記,我的藥吃沒了,能幫忙買點送來嗎?”“劉書記,我家咋沒電了?”……疫情爆發以來,隨著居民需求的增多,劉培玲和社區居民們間的聯系也是一天比一天多,而且都是急事兒。
在首鋼美麗城社區,有9名工作人員,每人負責一個居委會的工作。劉培玲兼任負責的民德居委會里,有居民376戶。“我的電話是公開的,在居民群里也隨時能找到我。”特殊時期,劉培玲更是大家的主心骨。
一名低保戶患有尿毒癥,一周透析3次。平日里大大小小事兒劉培玲沒少操心,疫情期間,更是如此,安排醫務人員上門為他做核酸、通過綠色通道送他去醫院透析……
3月20日,社區何奶奶心臟病突發,第一時間給劉培玲打來了電話,劉培玲一邊安排人員給老人買藥,一邊往老人家沖去。
為隔離居民送生活用品、選擇核酸檢測地點、協調核酸檢測人員……
劉培玲能夠按時按點吃飯的時候少之又少,飯涼了,就吃點泡面。她說:”忙活起來其實就忘記餓了,大家總勸我多吃點。“工作起來她很拼,社區居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用實際行動理解著她和工作人員的不易。
看到醫護人員頂著風雪采集核酸,居民主動送來熱水;80多歲腿腳不好的老人由家人摻扶著下樓采集核酸,只為不麻煩工作人員……看到居民們做的這些事兒,劉培玲哽咽了,轉身又去為大家做更多的事兒。
3月24日晚上,社區配合對封控居家的居民家進行環境采樣檢測,劉培玲又忙碌了起來,溝通處理損壞門鎖問題,協調檢測順序……直到凌晨。
3月25日凌晨4時,劉培玲已經開始通過手機消息一項項安排當日的工作:居家隔離人員的垃圾處理、各位委主任的工作重點、當體核酸采集信息名單……
“把上午檢測的信息都統計到這個表里;這個是外出務工人員的信息……”嗓音已經沙啞的劉培玲不停地向工作人員囑咐著。
”好多天沒回家了,現在忙得也回不去,愛人和兄弟姐妹都戰斗在抗疫一線,我們一起努力。“戰疫”一線,劉培玲一直在努力,她和同事們仍將繼續努力……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彭紳/文 受訪者供圖
關鍵詞: 社區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