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多注意休息,繼續做好監測。期待我們疫散花開的時候,還能再相見……”4月14日,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支援長春市通源方艙醫院醫療隊領隊顧銳與治愈出院的患者揮手告別。
今天是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支援長春市通源方艙醫院整一個月的日子。
看到每天收治入院人數越來越少,治愈出院人數不斷增加,作為醫療隊 “領航舵手”的顧銳十分欣慰。
迎難而上的36小時
危難面前顯忠誠,危急時刻展擔當。
回憶起一個月的工作,隊員們不舍晝夜,與時間和病毒“賽跑”,全力救治入院患者。有壓力,有困難,也有溫暖。
顧銳副院長回憶,3月13日接到命令,準備讓他帶領隊員支援長春市通源方艙醫院。在當時,通源方艙醫院是一棟還未全部竣工的新樓,除采暖和電之外,沒有氧氣袋、沒有信息系統等,不具備收治患者的條件。
面對如何在不到36個小時后順利開艙接患者的難題與壓力上,作為領隊的他立即組織隊員,說干就干!
一場深夜的現場會在通源方艙醫院召開,醫療、護理、院感、后勤等工作進行統籌布局,醫護人員現場熟悉各通道出入口、運送物資、藥品、調試設備等,各司其職,克服困難,最終按時開艙接收患者。
既當保安又當保潔的“尖刀班”
長春市通源方艙醫院作為吉林省最大的方艙醫院,核定床位3100張,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負責其中的1600張床位。
與其他方艙醫院有所不同,該醫院是一邊收治患者,一邊不斷完善條件。
由于床位和患者多,醫療隊員少,除了本院的員工外,作為領隊的顧銳,還統籌領導吉林省腫瘤醫院、長春市中心醫院編入隊伍的護士們。
由于日常工作習慣不同,工作基礎不同,為了讓大家擰成一股繩,形成對患者救治的合力,同時也避免出現醫護人員的感染,“大家長”的顧銳經常對隊員們進行培訓,成效顯著。
由于醫護人員和患者的配比嚴重不平衡,顧銳也常常跟隊員們說,只要進艙工作,醫護人員既當保安又當保潔,既是醫生也是護士。
隊員們聽進耳里、記在心里、做在事里。
醫生對所有患者進行每日查房,尤其對高齡、年紀小、病史中有基礎疾病的患者格外關注,對以上患者如有不適將第一時間啟動胸部CT、全腹部CT檢查、頭部CT等檢查。保證在院患者能第一時間得到有效對癥救治。
護士負責接診患者、登記信息、評估病情、生活照護、垃圾清運、療區消殺、核酸采集,針對患者出現癥狀及基礎疾病給予相應的處置及護理、同時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為避免多人聚集,護士每天分批次帶領患者進行廣播體操、太極拳等體能鍛煉。
“隊員們真的是特別能吃苦耐勞,默默付出和堅持,每個班下來,他們渾身都是濕透的。”顧銳說,由于無法滿足在室內設置三區兩通道,隊員們出艙需要到室外的板房進行穿脫,真的讓人特別心疼。
盡快實現關艙目標
回想起一個月中的點點滴滴,顧銳也時刻被隊員們溫暖著。
今年58歲的心外科資深專家姜亦忠教授主功請纓來到通源方艙醫院,成為醫療隊最年長的老大哥。他堅持跟隊員們一同沖鋒一線,工作十分辛苦。
“有一天姜老師剛剛出艙,得知又轉運來500余名患者,得知情況后,姜教授再次穿上防護服開始進行分診工作,直到下一個班次才出艙。”顧銳說。
正是因為隊里有著許許多多的“姜教授”一樣的隊員,大家團結一致和奮力堅守,30天內取得了良好的“戰績”。顧銳介紹,截至4月14日18時許,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療隊累計收治患者3350人,已經出院1856人,在院1426人。
隨著救治工作的不斷推進,目前收治患者的數量已經少于出院患者的數量,這也讓顧銳和隊員們更加有信心。
“從數據上看,我們越干越有信心,隨著患者被治愈出院,并且每天出院數量比較穩定,我們信心更足了。我們也將用最大的努力,爭取盡快實現關艙目標。”顧銳說。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越明
圖片由醫院提供
關鍵詞: 方艙醫院 醫護人員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