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家住禪城區南善街的蘇婆婆突然感到身體不適,關鍵時刻,蘇婆婆及時按下了“生命的按鈕”——平安鐘。隨后,醫護人員迅速趕到,蘇婆婆得到了及時的診治。“幸虧有平安鐘,否則后果不堪設想。”蘇婆婆的家人回想起當時的情況,依然心有余悸。
養老難,難在養老服務供需存在較大缺口。去年,祖廟街道GDP突破700億元,作為全市人口密度最大的街道,祖廟街道始終堅持在城市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續探索以智慧化手段提升居家養老水平。
早在2009年,祖廟街道就開始啟動為戶籍長者人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的工作,更在全市范圍內,率先在街道內向60歲以上長者推廣安裝“平安鐘”。
經過13年的發展,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平安鐘”服務已從當年單一的緊急呼叫,發展為 “出行守護、居家幫扶、健康醫護”三位一體的居家養老安全與健康智能防護網。
如今,“平安鐘”近三年累計服務長者超過12000名,緊急呼援超過萬人次,并每年為“平安鐘”長者提供超過10萬次的親情關懷服務。
近三年累積服務長者超過1.2萬名
去年6月初,86歲的獨居長者羅婆婆偶然發現自己左下腹有一個雞蛋大小的包塊突出,由于當時無癥狀,羅婆婆并未注意。
隨后漸漸地包塊開始出現局部疼痛,一周后,疼痛更是蔓延至全腹。6月10日婆婆自覺情況嚴重,奈何親人都不在身邊,緊急之下,她按下了平安鐘。
獲得信息后的“平安鐘”客服人員立即在“平安鐘工作群”發出“長者需要上門診治”的消息提請其他部門關注,并通知附近社區醫院的醫生,馬上趕到羅婆婆家處置。經過現場查看,醫生診斷斷羅婆婆患上了嵌頓疝,并啟動緊急救援服務,送至醫院進行救治。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急診手術,羅婆婆的病痛終于解除。
“平安鐘”服務后臺的客服人員24小時隨時待命。/通訊員供圖
發生在普通人身上的小病痛,對于獨居長者來說,可能就是致命的傷害,在城市化程度較高的祖廟街道,像羅婆婆的獨居老人并不少見。為此,2009年起,祖廟街道就在轄區內全面推廣為60歲以上的長者安裝“平安鐘”,為長者居家養老設置一道安全保障。符合條件的長者,還可以享受財政撥款補貼,免費安裝“平安鐘”。
近三年來,“平安鐘”的申請人數超過4000人次,累計服務長者超過12000名,累計緊急呼援超過萬人次,緊急醫療求助超過2000人次。
延伸服務
滿足長者個性化需求
今年90歲的招婆婆,患有輕微老人癡呆癥。曾因獨自外出而迷路,幸虧招婆婆身上的移動“平安鐘”手機,提供了定位功能,讓她的家人可以及時找到她。
“平安鐘”后臺客服人員在查看老人關愛地圖。/通訊員供圖
為了防止類似情況再次發生,家人在招婆婆的“平安鐘”智能手機的地圖APP上,圈出了電子圍欄,老人一旦走出選定范圍,家人就會收到提醒,而實時定位也能讓家屬第一時間得知老人所處位置,為老年人出行安全構筑起智能防護網。
在禪城安頤通中心內,一個液晶大屏幕實時呈現的老人關愛地圖,一個圖標代表一個或多個老人的實時位置。
通過地圖,工作人員可以了解已安裝“平安鐘”服務的長者個人信息、終端設備狀態、當前位置、健康監測數據、以往病歷、異常記錄等信息,還可對老人的運動軌跡進行追蹤。據統計,每年通過“平安鐘”定位服務和電子圍欄服務成功找回走失老人百余人。
“定位尋人只是‘平安鐘’其中一個功能,事實上,我們正通過整合各方資源,不斷豐富‘平安鐘’服務的內涵,盡可能滿足長者居家養老的各項需求。”“平安鐘”運營方安頤通助老服務中心的相關負責人介紹,13年來,在祖廟街道的指導和支持下,中心不斷優化服務,并依托智慧化服務平臺,開展包括健康熱線、緊急情況處理、定位尋人、上門診療、平安播報、親情關懷等延伸服務。
“平安鐘”的終端設備,更增加至“固定平安鐘”和移動電話、智能手環、智能手表等位載體的“移動平安鐘”兩類六種,設備更輕便、時尚、智能,受到長者及其家屬的歡迎。
依托智慧平臺
線上線下閉環管理
為確保“平安鐘”服務24小時不間斷,中心針對祖廟街道的實際情況進行網格化布點 “平安鐘”服務人員。駐點街道內59個村居委的20名網格員,依托智慧化服務平臺,對分別在各個村居中已安裝“平安鐘”的長者實行網格化管理和服務。網格員除了要定期上門教導長者使用“平安鐘”,維護設備正常運行,還會向長者宣傳政府的各項政策、普及安全防護常識與生活小知識,遇到長者求助也會第一時間上門幫扶。
同時,服務后臺的客服人員24小時隨時待命,長者一旦遇到危急或意外情況,按下“一鍵呼叫”按鈕,后臺立即跟進了解病情信息,代呼“120”進行緊急救援。
“遠程客服+本地支援”的模式,充分發揮網格化作用,形成了“平安鐘”服務的線上線下閉環管理,打通“平安鐘”下沉社區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平安鐘”健康熱線,有專業的醫護人員解答長者咨詢。/通訊員供圖
祖廟街道今年提出,要全面建設智慧高效的幸福祖廟,加強各項居家養老服務項目服務的規范化建設,提升項目服務水平、服務質量、服務成效,確保居家養老服務品牌可持續健康發展。
安頤通助老服務中心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平安鐘”中心繼續以社區為依托,有效“整合社會資源”為主體,聯動政府、社區、醫療機構、公益慈善組織、志愿者等多元力量,協調各類服務,實現與“平安鐘”長者精準對接,實現資源運用有效性的最大化。
同時,針對在服務中出現的疑難個案,“平安鐘”中心將充分協調社會救助領域、精神衛生領域、教育輔導領域,聯動社工師、心理咨詢師、健康管理師等進行轉介服務,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智慧化、專業化、精準化的服務水平。
文/佛山日報記者曾雪瑩 通訊員黎敏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