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澤云 實習生 王儀
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連續第六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香港如何發揮優勢,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同時提升城市競爭力?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永遠名譽會長蔡冠深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作為大灣區的中心城市之一,香港應充分發揮金融、科技方面的優勢,積極依托河套地區探索深港合作新模式。
支持香港打造成為
“數字絲綢之路”超級樞紐
在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蓬勃發展。蔡冠深表示,香港科研能力具有優勢,是世界上金融科技初創企業最密集的地方之一,為打造“數字絲綢之路”超級樞紐奠定了基礎。建議支持以粵港澳大灣區為試驗田推動數字化轉型及業務發展,為監管機構制定共同政策和措施探索經驗;支持香港成為“數字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的數字門戶,打造包括云端數據中心平臺、數字絲綢之路仲裁中心以及數字國際金融中心在內的各種平臺。
蔡冠深還表示,目前人民幣在計價、交易和儲備上所發揮的作用,與中國經濟的國際地位不相稱,建議鼓勵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發債主體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
他認為,目前,中資機構到港發債以美元債為主,對于本身沒有外匯收入的中資發行主體而言,美元債券融資存在貨幣錯配的風險。大灣區城市與香港之間經濟往來最為密切,通過優先鼓勵大灣區發債主體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不但有助促進香港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的發展,也有助降低大灣區機構發債主體的貨幣錯配風險。
此外,他建議國家支持香港與深圳聯動,以香港交易所旗下的前海聯合交易中心(QME)作為平臺,仿照滬深港通和債券通的管道交易模式,盡快開通以人民幣計價和結算的“商品通”機制,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在大宗商品領域的國際定價權。
河套“一區兩園”
建議施行一體化管理機制
香港特區政府去年10月公布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是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規劃。蔡冠深表示,“北部都會區”為香港積極參與大灣區合作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創造良好的契機和平臺。但“北部都會區”建設將跨越20年時間,需要一個先導區作為拉動整個規劃落實的引擎。其中,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已具備相對成熟的基礎,建議作為先導區率先啟動建設。
蔡冠深表示,目前,河套區建設過程中的深港合作機制仍有改進空間,深港各自管理河套“一區兩園”的情況仍然存在。建議參考橫琴粵澳一體化發展模式,因地制宜創新管理組織架構,在河套區內發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一體化機制。
他建議,國家以深港河套為基礎,加強研究、調集資源,推動深圳、廣州等大灣區核心城市深度參與香港“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建設。例如,推動深圳側河套的管理機構(深港科技創新合作發展有限公司)與目前負責管理香港側河套的香港科技園附屬公司(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有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共同負責深圳和香港“一區兩園”管理,實現香港與深圳管理層融合和利益綁定,真正形成“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機制。
關鍵詞: 全國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