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小鳥天堂》演出現場 受訪者供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卓棟 通訊員 江宣 譚耀廣
記者11日從江門市委宣傳部獲悉,4月8日至10日,由江門市委宣傳部聯手北京大學民族音樂與音樂劇研究中心等單位合作打造的音樂劇《小鳥天堂》,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連演5場。該劇以小鳥天堂生態保護為案例宣傳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傳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中國智慧和中國實踐,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中國生態之美。4月9日,音樂劇《小鳥天堂》登上央視朝聞天下和新聞聯播欄目,受到廣泛關注。
以小鳥天堂為創作原型
據介紹,位于江門市新會區天馬村的江門小鳥天堂國家濕地公園因著名作家巴金的散文名篇《鳥的天堂》而聞名遐邇,是僑都江門的一張靚麗的生態名片、文旅名片,從中可以窺見中國的生態之美。音樂劇《小鳥天堂》正是以小鳥天堂的故事為創作原型,以15歲的“青兒姑娘”為主人公,講述了小鳥天堂附近人們世代與自然相依為命、相互守護的故事。該劇以榕樹中的小鳥為第一視角,以音樂戲劇寓教于樂的方式,在舞臺上為大家塑造出了小鳥天堂盛大、歡樂、溫馨的氛圍,藝術呈現了小鳥天堂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行動和成果。
“音樂劇《小鳥天堂》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用最濃厚的真情實感打動人心。”觀眾鐘碧珍認為,該作品以關注環境保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創作核心,追求真善美的永恒價值,傳遞了人類對自然的那份摯愛。
記者了解到,該劇首輪演出后還計劃落地江門,充分利用江門本土人才復制演出。
歌頌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該劇編劇、導演,北京大學民族音樂與音樂劇研究中心主任周映辰說,巴金先生寫的《鳥的天堂》為該劇提供了最初的文本基礎,是藝術創作的來源。該劇把歷史事實和藝術虛構融合起來,通過音樂劇這種年輕化、接地氣、雅俗共賞的舞臺戲劇形式來展現,歌頌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關系,以此激發人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思考,這也是這部作品的生命力所在。
而文旅部藝術基金評審專家、中國音樂劇協會原副會長王道誠對《小鳥天堂》的演出效果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他也表示,《小鳥天堂》從更高的精神層面闡述了一個真理,那就是人類一定可以和自然和諧相處,人類的家園也將能得到健康的綠色的發展。這實際上也是為人類生命的綠色而奮斗。這部音樂劇所講述的這種美好的追求,實際上也是全人類所追求的。
挖掘“小鳥天堂”主題創佳作
據悉,這部與國內一流音樂劇創作團隊合作打造的音樂劇,是江門充分利用文旅名片,開展主題宣傳,對外講好中國故事、展現新時代中國形象的具體行動。
江門市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市委宣傳部充分挖掘江門豐富的人文資源,用藝術化的方式、潮流化的包裝,將這些人文資源轉化為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傳播力、影響力的對外傳播產品,不斷提升國際傳播能力。去年以來,圍繞“小鳥天堂”這個主題,江門市委宣傳部策劃開展了“中國僑都(江門)首屆小鳥天堂觀鳥生態節”系列活動,通過“小鳥天堂生態展示慢直播”、主題征文、朗誦分享會、攝影大賽、創演童話劇《小鳥天堂》等系列活動,收獲近700萬海內外網友關注。
該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江門將統籌推進國際傳播和文藝創作、文化事業聯動發展,進一步通過引進來、走出去的方式,打造文藝精品;同時持續發力僑鄉文藝事業,充分發揮“外力”引導作用,著力用本土力量講江門故事,用本土團隊塑造江門品牌,打造更多富有歷史底蘊和時代特色的文藝精品,讓其成為對外傳播中華文化、中國理念的重要載體。
周映辰也表示:“江門人文底蘊深厚,人杰地靈,相信還有很多題材、故事值得去挖掘、去傳頌。后續會更加關注挖掘江門的人文歷史底蘊,創作更多的文藝精品。”
關鍵詞: 小鳥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