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芋頭加工的菜品
羊城晚報訊 記者張文,通訊員李巧、鄒偉群攝影報道:芋泥奶茶、芋泥蛋糕、芋泥青團、芋泥酥餅……以香芋為原材料制成的芋泥,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各類“潮流新品”近年來備受消費者的青睞,也讓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香芋種植戶們的荷包鼓了起來。
當下正值粵北地區香芋種植的時節,然而在乳源游溪鎮江背村卻呈現出一派豐收景象:有村民忙著將一袋袋香芋挑到田埂邊,堆積在一起;也有人圍在香芋堆邊,忙著為香芋清理淤泥、削剪、打包、登記、裝車。不一會工夫,十多米長的大貨車被裝得滿滿當當。
這些即將運往粵港澳大灣區的香芋品種叫“瑤鄉香芋”,去年12月被納入2021年第三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目前乳源全縣種植瑤鄉香芋2200多畝,主要分布在韶關丹霞機場以及乳源東高速附近的游溪鎮、桂頭鎮等地,種植大戶有20多戶。
據介紹,由于這些香芋歷來引用南嶺山脈南麓海拔600米至1000多米必背瑤寨山泉水灌溉,加上種植地晝夜溫差大等因素,所產出的香芋淀粉含量高、香味濃郁、口感粉糯,是廣受市場歡迎的優質食材。
巾幗致富帶頭人劉菲英種植瑤鄉香芋已有7年,她說與其他地方的香芋相比,當地之所以“延遲”3至6個月采收,是因為這個品種生長周期較長,采收時也剛好避開香芋銷售高峰期,能夠讓香芋“錯峰”賣出好價錢。
“香芋片、香芋條、香芋派、香芋鴨、香芋扣肉……無論是制作成甜品、即時零食還是烹飪客家菜,瑤鄉香芋的發展前景廣闊。”乳源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當地將以預制菜發展為契機,全力推進像瑤鄉香芋這樣的優質農產品與預制菜市場有效銜接,實現從田頭到餐桌的新路徑,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促進創業就業、消費升級和鄉村產業振興的目標。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