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羅仕 沈釗 通訊員 粵政數
(資料圖)
江門臺山市川島鎮茫洲村,一個常住人口僅300多人、距離陸地約8.5海里的島外島,曾是臺山市辦理政務服務最不方便的行政村。長期以來,村民辦理政務服務需坐船到下川略尾墟或山咀甚至臺城。如今,“粵智助”的開通運行,為村民筑起了“一座跨海網絡橋”,群眾在島內就可以自助辦理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約200項政務服務,實現“小事不出村”。
今年,“深化 ‘數字政府’建設,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被列入了廣東省十件民生實事。記者從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獲悉,今年以來,廣東省不斷拓寬跨省通辦業務范圍、推進高頻事項“一網辦、一次辦”、加強基層服務設施建設,不斷提高企業群眾辦事便利度、滿意度和獲得感。
進村:延伸基層 智慧助老
“部署超2萬臺 ‘粵智助’政府服務一體機,在全省行政村全覆蓋,實現群眾辦事不出村”是全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的一項重點工程。
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粵智助’是為村民群眾辦實事的項目,主要面向基層群眾,解決政府服務 ‘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特別關照不會使用電腦、智能手機的老年人,使老年人也能享受到科技發展和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的成果。”
“現在走到哪都要健康碼,我女兒在外地上班,正愁著怎么辦,同村的人就帶我來了這里(粵智助),用手點了幾下,健康碼就直接打出來啦!”清遠市連南渦水鎮馬頭沖村盤大叔激動地說,他不太會用智能手機,現在可以帶著紙質版健康碼暢行無阻了。
針對類似盤大叔這樣不會使用電腦、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粵智助”不僅能選擇“大字號”“大圖標”的“長輩模式”,每臺設備還配備了導辦員,提供專門的指引協助辦理。如今,在“粵智助”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認證”已成為熱門事項,累計辦理突破140萬筆,智慧助老獲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珠海市斗門區白蕉鎮被稱為“中國海鱸之鄉”,當地不少村民從事鱸魚養殖業,作為靈活就業人員,隔三差五總免不了要跑一趟鎮上甚至區里的稅務局辦理社保業務。如今,自助辦稅業務已經上線“粵智助”,群眾到就近的“粵智助”就能夠自助辦理好34項日常辦理頻率高、咨詢次數多的稅費業務,靈活就業人員的全流程社保業務也涵蓋其中。
記者獲悉,2022年未過半,全省“粵智助”已安裝19783臺,實現了全省行政村全覆蓋,總業務量突破3000萬筆,累計服務群眾達1372萬人,接入266項公安、人社、醫保、稅務、農業農村、水電氣、遠程醫療等高頻政務服務和公共服務。
入戶:植入電視 服務到家
不止步于打通群眾辦事不出村的“最后一公里”,廣東還著力于解決群眾辦事不出戶的“最后一米”。
首創的“粵智助”電視頻道清遠試點項目,將“粵智助”植入廣電網絡電視機頂盒,頻道內設“政府服務查詢、政府服務預約、生活百科、中小學教育法律援助、遠程醫療、普惠金融”等欄目,通過電視大屏使政務服務向社區居家客廳和鄉村家庭延伸,讓農村孩子享受國家級的優質教育資源,真正實現政府服務到家,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陽光政務服務。
“我們家現在都用電視看 ‘粵智助’中小學教育頻道,家長可以了解教學進度,孩子則免受手機、平板游戲的干擾,不僅保護了視力,還收獲了很好的學習效果。”清遠的一名學生家長分享道。自今年3月底上線至今,清遠“粵智助”電視頻道中,僅小學教育點擊量就已突破74723次。
園林綠化負責人李永鋒也深有體會,他說:“作為種植戶,一般比較關注種植玉米、青椒的種植知識,‘粵智助’里面有很多各式各樣農產品的種植教育方法,介紹得很詳細,對于我們種植戶來說幫助很大,而且電視看會清晰省力一些,挺好的。”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