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天天動態:【大國糧倉】吉林實施鹽堿地綜合利用示范行動

            鹽堿地“變”耕地,這是一場關于“米糧川”的蛻變史。

            在吉林,鹽堿地是新增耕地的重要來源之一。


            【資料圖】

            盛夏時節,吉林省大安市水稻插秧工作已早早結束,現在的稻苗長勢喜人。而誰又曾想到,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成了糧食生產的重要基地之一。

            2022年,在吉林省自然資源廳指導下,大安市建立了鹽堿地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引入9家鹽堿地改良技術單位進行鹽堿地改良技術探索,為今后全省鹽堿地改良提供技術支撐。

            吉林省西部有大面積鹽堿地分布,土地鹽堿化程度較高,治理難度較大。多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鹽堿地改良工作,確立了全省土地整理和鹽堿地改良的戰略決策,先后實施了多項生態水利工程、西部土地整理工程、河湖連通工程、大安鹽堿地生態修復治理示范基地等建設項目,改善了吉林西部的農業生產條件,改良土壤鹽堿程度,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更重要的,吉林省在探索鹽堿地治理技術和路徑上持續深耕,多家技術單位曾在省內實踐探索相關技術,有的已經扎根10年以上,為吉林帶來寶貴的鹽堿地治理經驗。

            從2015年起,除國家和省級重大工程外,土地整治項目的實施管理下放市縣負責。

            經統計,自2000年吉林省實施土地整治以來,全省共治理鹽堿地近210萬畝。

            “十三五”以來,全省累計實施土地綜合整治項目162個,新增耕地81.5萬畝。按照畝產1300斤估算,增產糧食在10億斤以上。其中,鹽堿地綜合治理項目118個,主要分布在白城、松原、長春農安縣和四平雙遼市,新增耕地66.7萬畝,占全省同期新增耕地數量81.8%。

            今年以來,吉林省西部地區正在實施的新增耕地項目有52個,計劃新增耕地1.21萬公頃,預計完成投資42億元。

            未來,吉林省將按照自然資源部有關要求,盡快完成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工作,形成準確可用的耕地后備資源調查成果。同時,為了進一步摸清各地鹽堿地整治利用潛力,切實支撐“千億斤糧食”工程用地落位,吉林將在國家要求的基礎上,將耕地后備資源的土地所有權、土地使用權和水土資源匹配情況一并開展自主調查,詳盡到每一塊圖斑,為“千億斤糧食”建設工程開發耕地后備資源打好基礎。

            中國吉林網吉刻APP記者 李志明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改良技術

            相關內容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