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逼近400家,A股深圳軍團數量穩居全國第三城
羊城晚報記者 丁玲
從1988年第一批上市的深圳老五股算起,深圳的資本市場已走過30多年的歷程。作為深交所所在地,A股資本市場的“深圳板塊”也實力雄厚,無論是總量還是上半年增量,都是妥妥的全國三甲。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深圳轄區共有A股上市公司384家,數量僅次于北京和上海,在國內城市中排名第三。384家A股公司占據廣東全省793家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其中千億市值上市公司15家,占據A股148家的十分之一,招商銀行、比亞迪更是躋身A股市值前十。今年上半年,深圳新增上市公司10家,增量在國內城市中也是位列第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A股公司占廣東半壁江山
截至6月30日,深圳共有A股上市公司384家,上市公司數量在國內城市中排名第三,僅次于436家的北京和394家的上海,坐擁廣東省793家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
從上半年新增上市公司數量來看,深圳同樣表現亮眼,共有10家,在國內城市中位列第三,排在北京(14家)、上海(14家)之后;在省內則領先于廣州(9家)、東莞(5家),成為擁有新增上市公司最多的城市。
另從市值來看,深圳已經擁有一批行業巨無霸。羊城晚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7月19日收盤,在A股142家市值超千億的公司中,廣東省共占24家,其中深圳以14家遙遙領先。其中,招商銀行、比亞迪、中國平安市值分別達9052.97億元、8775.19億元、7827.45億元,不僅對轄區內上市公司實現“斷層式”領先,還分別位居A股市值排名第六、十、十一位。此外,邁瑞醫療、中信證券、平安銀行、順豐控股、立訊精密市值也都在2000億元以上。
除上述千億級龍頭企業外,一批大中型上市公司也成為深圳上市企業的中堅力量。整體來看,深圳上市公司共有9家在500億-1000億之間,94家市值在100億-500億之間。
超兩成電子產業公司在這里
行業分布也顯現出產業發展的“深圳特色”。電子設備作為深圳上市公司的“扎堆行業”,上市公司數量遠超其他行業。羊城晚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6月30日,深圳共有電子產業上市公司96家,包含立訊精密、歐菲光、深天馬A等知名企業,占據全省152家廣東電子產業上市公司的三分之二、整個A股市場396家的四分之一。此外,深圳還擁有28家電力設備上市公司、31家機械設備上市公司,均占據全省總數的五成左右。
生物醫藥產業也正以“深圳速度”加快突破。截至6月30日,深圳共有A股生物醫藥上市公司19家,占據廣東生物醫藥A股上市公司的三分之一、全國169家生物醫藥A股上市公司的11%,邁瑞醫療、華大基因、康泰生物等一批明星企業涌現。
2021年,深圳GDP首次邁上3萬億元臺階,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5.46%,創新能力居國家創新型城市首位。在創新創業、敢為天下先的濃厚氛圍中,金融領域的招商銀行和中國平安、新能源領域的比亞迪、電子行業的立訊精密、快遞行業的順豐控股……一批深圳上市公司成為行業龍頭和標桿企業。
一季度研發投入同比增兩成
營造創新創業的氛圍,離不開“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有機結合。
今年4月8日,深圳發布《關于加快培育壯大市場主體的實施意見》,計劃到2025年,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超過600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達到80家以上,境內外上市公司數量突破600家。在“優上市”方面,就強調要支持更多優質企業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
深圳經濟總量再上臺階,上市公司功不可沒。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深圳384家A股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828.5億元,凈利潤1157.59億元。
而深圳上市公司的快速成長離不開大手筆的研發投入,羊城晚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一季度深圳A股上市公司研發投入達1071億元,較2021年同期增長22%。
另據2021年年報,去年深圳公布研發投入的上市公司有352家,總額達到1299億元,占到了廣東省的半壁江山,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的中位數為5.37%。在去年廣東研發投入前十的上市公司中,來自深圳的企業就占了7席,分別是中興通訊、工業富聯、立訊精密、比亞迪、邁瑞醫療、順豐控股、中國廣核。這些研發大戶通過加大創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謀得行業話語權,也助推深圳躋身全國科創第一梯隊。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